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面对奥密克戎BA.2,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转自:上观
【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面对奥密克戎BA.2,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面对奥密克戎BA.2,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临床症状不典型 , 这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的病原学特征 。根据分析 , 引发上海本轮疫情的新冠病毒分型正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 。那么针对奥密克戎的特性 , 市民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支招‘ , 现阶段市民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减少流动 , 不要聚集;二是配合筛查 , 主动亮码;三是自我监测 , 做好防护 。
减少流动 , 不要聚集
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 ,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 , 与人群密集并且大规模流动息息相关 , 使得传染病很快从A传到B , 并且不是单线传播 , A还传给D , B还传给C , 造成新增病例指数级上升 。而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传播力强 , 更容易在人群聚集情况下大范围传播 。
奥密克戎另一个特点是自身致病力下降 , 临床症状不典型 , 因此隐匿性强 。这对于感染者来说是好事 , 意味着症状轻微 , 对健康的影响更小 。但对于防疫体系来说这是难事 , 意味着无症状感染者自己不知情 , 也更难被发现 , 可能不知不觉就传染给了身边人 , 更增加了人群聚集的风险 。近期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介绍 , 全国目前在院感染者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超过95%以上 。
对此 , 吴凡呼吁:“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 继续减少流动 , 非必要不出行 , 不聚集 。”她特别提醒 , 除了在外流动的市民之外 , 近期一些市民在居家隔离 , 也不要成天“窝在一块” , 尽量各居各室 , 吃饭要用公筷公勺 , 启用分餐制 。特别是在有阳性感染者出现的楼栋区域 , 更要当心 。
配合筛查 , 主动“亮码”
抗疫已经两年多 , 部分市民出现了疲倦心态 , 再加上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毒性下降 , 不少青壮年人怀有侥幸心理 , 对疫情逐渐轻视 。
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介绍 , 上海本轮疫情感染者的平均年龄40.6岁 , 中位数年龄40岁 , 60岁以下的比例占84.5% , 感染者总体以中青年为主 , 健康状况良好 , 机体抵抗力较强 , 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
“但是 , 随着疾病的发展 , 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而转为确诊病例 ,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同时 , 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付晨说 。因此 , 即使是健康的青壮年 , 也不能掉以轻心 , 同样要积极配合筛查 。
对于一些正在封闭管理的小区 , 吴凡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按照社区的安排 , 按时检测 。”对于仍身处“决赛圈”的市民 , 如果实在需要流动 , 乘坐公共交通、到达公共场所应当主动“亮码” , 包括健康码和行程码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有些场所已经建了“场所码” 。“大家一定要配合 , 不要嫌麻烦 。扫了‘场所码’ , 万一这个场所今后出现了病人 , 你可能有风险的时候 , 这些场所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研判 , 及时通知你 。这既是为你个人负责 , 也是为整个社会承担责任 。”
自我监测 , 做好防护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防疫中的个人健康监测也非常重要 。吴凡解释 , 个人健康监测就是要关注自己细微的变化 , 尤其是平时比较粗心或者“神经比较大条”的朋友 , 这段时间稍微要细致一点 , 关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些低烧、嗓子疼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 。一旦有症状 , 就要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