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历险记》:八大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 三 )


《暴雨》不是第一款交互式游戏 , 但高度电影化的叙事风格令它大获成功 , QuanticDream也极受鼓舞 , 顺此方向持续开拓 。《超凡双生》请来艾伦·佩吉和威廉·达福加盟 , 更大胆地以肉眼不可见的灵体作为主角之一 。《底特律:变人》突出科幻与反乌托邦色彩 , 仿生人自由意志觉醒的过程令人心潮澎湃 。每一章过关后会出现选项分支繁复的流程图——算一算排列组合 , 世上没有两个玩家会玩出完全相同的故事 。
03
是电影 , 还是游戏?
著名的交互式电影游戏还有《奇异人生》系列和《直到黎明》 , 但《晚班》最值一提 。作为电影 , 《晚班》故事逻辑性和演员表演都欠出彩 , 最多只够及格;作为游戏 , 可玩性又很低 , 玩家全程除了像点菜一样做选择题 , 无法赋予任何操作 。简单来说 , 如果以电影和游戏其中任意一种单向度的标准来看 , 它想两头讨好 , 结果双向碰壁 。
但《晚班》的历史意义恐怕不在此 。自从电子游戏诞生 , 它和电影历经了几十年的彼此试探 。电影化令游戏发展增速 , 游戏化赋能电影慢半拍 。《像素大战》《头号玩家》《失控玩家》旨在用电影模拟游戏 , 却往往只做些表面文章 , 使尽解数抛梗换来资深玩家会心几笑;倒是《1917》这样的电影做了精心策划的游戏化尝试 , 对标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 , 摒弃宏大叙事而专注个体的亲身体验 , 观众全程与角色同步呼吸 , 而这正是许多游戏的黄金法则 。
《龙穴历险记》:八大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头号玩家》(ReadyPlayerOne2018)剧照 。
《龙穴历险记》:八大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神秘海域》(Uncharted2022)剧照 。
成熟游戏IP的电影改编成败不一 。这几天《神秘海域》公映 , 开场即是该系列游戏第三代的高空跑酷桥段 , 令游戏粉也感到过瘾 。和已有些年头的游戏原作相比 , 电影的视听更刺激感官 , 简单粗暴 , 奈何有效 。不过 , 除了名场面神还原和流量明星撑场 , 这款老套的爆米花电影其实乏善可陈 。其他如《魔兽》和《逆转裁判》口碑尚可 , 《刺客信条》拉低了游戏的风评 , 《真·三国无双》如潮的恶评更令本已走下坡的该系列游戏陡增穷途末路之感 。
电影IP的游戏改编案例少得多 , 较为人知的是《漫威蜘蛛侠》 。尽管这个例子未必得当 , 因为与电影和游戏纠缠的还有漫画 , 但在几代蜘蛛侠电影早已深入人心的前提下 , 改编后的游戏仍得到了漫威迷的广泛认可 。像电影里那样拯救全城的剧情已是次要的卖点 , 游戏更激动人心的是 , 玩家能操纵彼得·帕克在纽约的摩天大厦间翻飞翱翔 , 从任意角度目击这座伟大城市的绝美景观 。操纵带来的自由、沉浸与专属感 , 电影还难以赋予 。
《龙穴历险记》:八大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晚班》(LateShift2016)剧照 。
《晚班》试图终结以上铁律 。它摒弃了业界通用的动作捕捉 , 直接让演员以真人实景出演游戏动画 。可以说 , 它既是游戏 , 也是电影:在一项社交媒体的投票中 , 51.7%的人认为它是游戏 , 剩下的认为它是电影 , 的确也差不多一半一半 。如果不是以单向度的标准 , 而是站在电影和游戏的历史性交叉点来评价《晚班》(它比《黑镜:潘达斯奈基》更早一点) , 就会发现它凭借含糊的身姿 , 吸纳了电影和游戏的长处 , 得出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你可以在家中 , 用游戏手柄按下选项 , 独自决定后续剧情;也可以在影厅里或者流媒体上 , 和其他观众一起边观影边用手机投票 , 来展开主角每一步的命运——这套模式背后也浮现出某种民主观影规则 , 令人重新审视传统影院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