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兵变 沈嘉禄:作为军粮的美食( 二 )


黄桥兵变 沈嘉禄:作为军粮的美食


文章图片

此外,王波锅盔是河南的一个著名景点。据说三国时诸葛亮采取联合吴抗曹的政策,第一次用火在伏牛山下的博王坡打败了曹。在班师回新野之前,关羽掌管王博。这时,由于秋季干旱,地势高缺水,士兵们喝水做饭成了问题。关羽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军师写了一封信来处理:“多用干面条,加一点水,做成硬块。如果你在一个大锅里,你会得到食物作为头盔,并支付你的士兵。”关羽命令厨师也这样做。很快,锅盔形硬面圆饼出炉,香酥可口,耐饥耐饿,能长久存活。
如今,王波锅盔已经成为了河南王波镇的名片,甚至还存在于淘宝上。它看起来比传说中的小几倍,但是有鸡蛋和芝麻油,味道一定更好。
“大救驾”是京剧的剧名,其实是一种军粮。后来周天子柴命大将攻打寿春,守城的淮军受不了,赵匡胤挣扎了九个多月才攻下。经过艰苦的战斗,赵的人筋疲力尽,赵将军自己也劳累过度,没有想到吃饭。厨师们用猪油、金桔和核桃仁做馅,做成小圆饼,让赵匡胤胃口大开。后来,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夺下大宋开国皇帝的龙椅,并将这块小圆饼命名为“大救驾”。

黄桥兵变 沈嘉禄:作为军粮的美食


文章图片

Xi安有一种独特的小吃“黄贵柿子饼”,它是用临潼特产水晶柿子和裹着干果馅的面团烤制而成。当地民间故事说:明末,先锋李自成进军Xi安,顺利建国,不久率军攻京。当时,关中面临饥荒和粮食短缺。临潼的百姓把少量的小麦粉和成熟的水晶柿子混合,烤成柿饼给部队吃。这种面包富含糖分,更耐饿。吃了之后,起义军个个兴高采烈,迅速攻占了北京。此后,柿子熟了,临潼人就要制作水晶柿子来纪念李自成。

黄桥兵变 沈嘉禄:作为军粮的美食


文章图片

上海人搬新家会沿用老做法,给邻居发馒头饼,其中一个丁盛饼还挺讨喜的。丁盛糕是将糯米和粳米按比例研磨,然后加入红曲粉制成的。用豆沙馅包着,造型颇有特色。它有一个细腰和两个大端,就像木匠用来拼接木板的榫一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起源于南宋的一场战争。
金兀术率军进犯苏杭,被韩世忠部迎头拦截。双方在黑暗中被杀,这是分不开的。不久,敌人援军赶到,形势对韩世忠部非常不利。这时,苏州人把军粮送到了前线。其中,有一个形状像榫的粉红色年糕。韩世忠咬了一口,发现一张纸上写着一首短诗:“金英如榫,头大腰细。其中一个被切断,两端没有形成。”这不就是民间专家给出的建议吗?于是韩世忠根据这个提示,派出精锐之师进入了金军牛腩,然后对其进行了分割,最终取得了大胜利。
因为“丁顿”和“丁盛”的谐音,这种华丽的年糕从此被称为丁盛糕。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具有丰富的节日色彩,作为祭品是有形的,蒸的时候风味独特。

黄桥兵变 沈嘉禄:作为军粮的美食


文章图片

最后再来说说黄桥烧饼,这是1939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黄桥战役中,黄桥人为了安慰孩子,日夜制作的烧饼。老百姓还编了一首歌,里面有一句话:“烧饼要用火烤,军队要帮助人民。”上世纪90年代上海街头、公园、广场经常举办街头小吃展,黄桥烧饼就是其中的热门品种。有很多老同志一次买几个回家教育第三代。
黄桥烧饼像蟹壳一样黄,上面盖着芝麻。烤的时候很香。我在餐馆吃过饭。用熟猪油做的饼皮很脆。馅料是火腿碎和荠菜碎。它金黄酥脆。味道真的很好。据说有甜的,里面装满了黑芝麻。如今,黄桥烧饼已经成为上海大大小小食品店的长销产品,而且越做越好,有助于消化。咸宜和上海的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对新四军和陈老总很有好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