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徒 年俗背后的年味儿( 三 )


据南开大学史书专家记载,吃饺子已有2000多年的传统。“这既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中国传统饮食,尤其是节日食品。”
事实上,“吃东西”的习俗与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关。在中国古代,十二地支用来记录每天的时间。就是把每天分成十二个时段,每天的开始时段就是子小时,相当于今天的午夜从二十三点到一点。每年农历除夕,是辞旧迎新的交替,中国人称之为饺子。饺子和饺子完全是谐音,所以饺子有吉祥的文化含义。

武训徒 年俗背后的年味儿


文章图片

饺子吃完后,厨房忙着做素食饺子
天津对饺子有独特的民俗,把饺子分为肉饺子和素饺子。素食饺子除夕忙着打包,大年初一忙着吃。
何靖宇在天津出生长大。小时候,他不明白长辈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吃素。“过年期间第一个穿新衣服,第二个吃肉,其实就是为了这两点。小时候不喜欢吃素饺子,想吃点肉饺子。但是,老人告诉你,饺子最好吃素。吃完饭,来年身体健康,生活无忧。”何靖宇说,他小时候吃素,饺子是用头皮吃的。而看着长辈拌馅包饺子长大的何晶玉,却与饺子的相关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提到天津的苏交子,他总是竖起大拇指。
在何靖宇的印象中,小时候长辈做的素馅饺子和市场上卖的素馅饺子不一样。在过去,素食饺子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必须事先手工制作,然后才能进入饺子的制作过程。如今,无论是家里包装的素馅饺子,还是市场上销售的素馅饺子,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素食饺子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也很特殊。

武训徒 年俗背后的年味儿


文章图片

天津市民过年吃素吃饺子
在郭凤岐看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饺子做法,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要准备的食材一定要多种多样,这也和天津的文化息息相关。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城市的文化也是开放、多元、与时俱进的。所以饮食也是如此。”郭凤岐认为,素食饺子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特征与天津相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饺子馅的种类也多样化了。另外,天津四面环海,不缺三鲜馅和海鲜馅。
杨柳青年画唤起文化记忆

武训徒 年俗背后的年味儿


文章图片

用芙蓉余年制作年画
杨柳青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一位雕刻的民间艺人来到天津杨柳青镇。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会雕刻门神,然后卖掉。过了很久,镇上的人开始模仿他们。明朝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开通,南方的纸张和水彩画被送到杨柳青,那里的年画开始变得五颜六色。杨柳青年画结合了南北年画的特点,此后一直作为贡品。

武训徒 年俗背后的年味儿


文章图片

非遗传承人王文达版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半印半画”的方式制作。首先,图片被刻在木块上,然后用墨水印在纸上,然后画出来。因此,杨柳青木刻年画既有版画的切割方法,又有绘画的色调,相当于木刻与传统绘画的结合。画风从最初的保守到后来的活泼灵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比天津市历史更早."郭凤岐说。杨柳青年画是必不可少的,遍布世界各地。清代举人蒋光庭在题为《杨柳青图》中写道:犹似葫芦,春来自图。其中,在素描、木刻、水印、绘画四大流程中,木刻是让年画活起来的最重要环节。75岁的王文达从事木刻年画工作已有60年。对他来说,年画的存在不仅仅是元旦的点缀,更是一段时间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如今,王文达的弟子们在坚持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风格,在现代美学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