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这流动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土重迁 , 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性 。中国学者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此曾作过讨论 , 他指出中国社会从表层看去就是乡土的 , 它的特点是“不流动” , 它所重视和追求的是“稳定” 。在传统中国 ,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排列关系孤立而隔膜 , 不以个体为单位 , 而以集团为单位 , 大而言之是同宗同族 , 小而言之是家庭与亲人 。这种稳定而不流动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确立 , 基于农耕社会的定居型生活方式特点 , 以及由此形成的那一套家族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强化了以农为本 , 重农抑商 , 历朝统治者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上 , 令其纳粮当差 , 永做顺民 。由此形成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宗族血缘为主 , 造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地缘认同 , 中国人的词汇中的地望、籍贯、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等都反映了这一点 。
与安土重迁对应 , 远离乡土的行为 , 就意味着“流动” , 这是对“稳定”的破坏 。荡子 , 原意是远离故乡的羁旅之人 , 乐府诗里有“秋风明月独离居 , 荡子从戎十载馀”的句子 , 讲的是长期在外戍边征伐的军人 。当然了 , 所有脱离故乡多年的人都属于“荡子” 。荡子悖习而行 , 游离于常人的世界之外 , 无论戍边、宦游还是从商 , 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 思忆故土风物和亲友 , 他们本身也时常感受着自己道德上的亏欠与情感上的羞愧难当 。那些远行不归的荡子 , 被纲常伦理斥之为“背乡井 , 弃世业 , 抛掷百器 , 远离亲戚” , “此岂人之性也哉” , 他们不仅受到习俗的排斥 , 甚至还受到官府的惩治 。因为在各级官吏看来 , 这些人远离故土 , 没有本业以维持生计 , 又没有家人羁縻与牵绊 , 是最容易不把道德声誉放在眼里 , 也最容易惹祸 , 沦为不守法令的盗贼与巨魁 。所以 , 官吏通常好以治下无不业的“客寄”、“浮脚” , 作为自己政绩的证明 。
【跟上这流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我发现 , 虽然“安土重迁”是社会基本面 , 但“移民”或曰“流动”实际上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战略 。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漫漫历程 , 普通民众为谋生存、求发展而离乡背井 , 游走迁移 , 史不绝书 。无论是闯关东、走西口 , 还是下南洋、赴金山;无论是国内著名的徽商、晋商 , 还是名震南洋的华商侨领 , 无不形成于流动迁移之中 。“安土重迁”与“迁移流动” , 这一对看似对立的人生取向 , 在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 , 其实是对立统一的 。也就是说 , 我们这个历来被视为“安土重迁”的民族 , 骨子里其实也有着“迁移流动”的因子 , 就看安土与迁移 , 在特定条件下哪一个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 。正因为如此 , 我们既有“物离乡贵 , 人离乡减”、“宁恋本乡一捻土 , 莫爱他乡万两金”等谚语 , 同时也有“树挪死 , 人挪活”的说法 , 换个环境生活会给人带来生机 , 谁又会坐以待毙呢?毕竟生存才是第一要义 。
时间来到了当代中国 , 今天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很强 , 一个人往往从出生到上学 , 最后到自己结婚生子 , 往往搬迁过好几个省或国家 , 新移民没有很强的乡土观念 。在这个人口流动急遽的年代 , 或许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流浪汉 。
推荐阅读
- 老公觉得我是“”外人”,这两个字深深伤害了我
- 真正爱你的男人,在分手之后,会这样做
-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受苦的过程
- 谈谈才华这件事
- 一天一个价!这种家常小菜,卖到120元一斤!
- 恋爱中,女人在这些瞬间最想分手
- 老婆,我们结婚20年,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
- 没有遇见你之前,我还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 外婆对我的爱,都藏在这些食物里
- 男人身上的这4个死穴,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