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三 )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 , 佘德江除了自己在大林村流转260亩土地 , 还成立了星期一生态科技农业有限公司 ,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附近村民参与种植 。
“规模越大不是风险更大吗?”采访人员不禁问道 , 这也是很多规模种养大户面临的问题 。
“最先我也怕规模做大了蔬菜卖不出去 , 后来才发现 , 做大了才有量 , 你才能供上货 , 经销商才愿意跟你长期合作 。如果规模小 , 今天收了菜 , 可能明天就没有可供应的了 , 即使明天供上了 , 后天没有也不行 。我们规模上去了 , 采取分批种植 , 就可实现长期供货 。”佘德江介绍说 。
种植基地规模上去了 , 种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特别是夏天露地育苗经常出现不出苗和死苗的情况 。为此 , 佘德江在县农业农村委和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下 , 投入8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连栋大棚 , 用于蔬菜的漂浮育苗 , 该方法培育出的秧苗生育期短、质量好 , 还能有效避免根腐、茎基腐等土传性病害的发生 , 特别适合缺水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装箱和及时供货 , 佘德江还表示2022年自己要再修建一个500平方米的冷藏库 。
大林村的高山蔬菜产业依靠一项项现代农业科技的落地 , 走上了绿色、优质的发展之路 。
蔬菜产业让村民收入大增
随着佘德江带动的农户越来越多 , 大林村村民渐渐爱上了种植高山蔬菜 , 也纷纷依靠这项产业鼓起了自家的钱包 。
“这批收割了 , 下一茬又将移栽种植 。2021年高山‘60菜’ , 每千克以3至7元的批发价销往广东一带 。白菜一年可以种2到3茬 , 每亩每茬的投入1500元 , 产值大概5000元 , 一年下来 , 一亩地种3茬 , 可获得近万元利润 。”村民李腊香高兴地告诉采访人员 。
“临近春节 , 正是‘60菜’采收高峰期 , 基地每天请了二三十人收割白菜 , 每个月仅支付收割的工钱就要花五六万元 。”佘德江告诉采访人员 。
村民王华仙在基地采收一个多月白菜了 , 领到了3000多元工资 。她决定来年向佘德江学习白菜种植技术:“以往我们种的辣椒 , 只有这里的一半长 , 产量也低得多 。2022年 , 我也打算种两三亩‘60菜’试一试 , 收入估计不比外出打工差 。”
2020年 , 村民周军强家的10几亩地种植有四季豆、黄瓜和“60菜”等多种蔬菜 , 但“60菜”的市场行情最好 , 尝到甜头的他 , 2021年在佘德江指导下全部种上了“60菜” 。这期间 , 一旦遇到技术难题 , 他就直接给佘德江打电话、发微信 , 及时寻求解决办法 。2021年底 , 周军强一算账 , 10亩“60菜”纯收入就有近10万元 。
“60菜”种植在大林村形成规模了 , 蔬菜经纪人李和直接到地头来收菜了 。“广东人特别喜欢吃高山白菜 , 春节前超市价格涨到了10元一千克 。”李和说 。临近春节这段时间 , 他每天要来大林村一趟 , 将一车车的高山白菜拉进城 。
如今 , 大林村的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起来了 ,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了 , 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实现了“从低到高”的转变 。“我们大林村的蔬菜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 , 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 , 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 是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增强了我们发展蔬菜产业的底气和信心 , 是重庆市农科院和酉阳县农业农村委的专家团队给予了我们强大的技术支撑 。非常感谢他们!”佘德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2021年 , 大林村高山蔬菜年产值达400余万元 , 30多名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赚了40余万元 。”对此 , 佘德江颇为自豪地对采访人员说道 。
推荐阅读
- 高山坝子 江河相邻的漭水,吃的法则多种多样,尤其是鱼的吃法……
- 福建南靖奎坑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 提升水仙花产业竞争力
- 农事指导 | 大盘点!2月可以种植这些蔬菜
- 陵水三才种植户的“快乐烦恼”:水果玉米供不应求
- 产业化种植助农增收迎来开门红
- 产业帮扶 | 上海交大教授为鲁甸大樱桃种植管理“传经送宝”
- 郭城镇窦家疃村: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草莓种植
- 河南尉氏县:“轻骑书记”下乡来 种植大户乐开花
- 40 年柑橘种植老把式 今年看上了啥品种?
- 打工者返乡前确诊喉癌,医务人员陪他渡过一个不孤单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