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米道|历经30多次改版,沪郊这一久违的乡土美食终于“复活”……
本文转自:上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个冬天 , 沪郊金山悄然出现一个新潮流——拎一桶“糯米饭糍” , 朋友间互相馈赠久违的儿时美味“糯米饭糍” 。焦脆的口感 , 糯米的清香 , 以及关于这一乡土美食的种种记忆 , 顿时翻涌起来 , 让许多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 。
几十年前 , 甚至上百年前 , 每年秋冬时节 , 枫泾周边的江南地区收获了新鲜糯米 , 农村人家总会留出一些来制作糯米饭糍 。春节时 , 糯米饭糍往往会配上红糖 , 作为招待贵客的“最佳美味”;而在平时 , 只有家中高龄老人或坐月子的产妇 , 才有此待遇 。
现在的“80后”、“09后” , 也只在小时候品尝过糯米饭糍 。几年前 , 随着糯米饭糍入选当地非遗项目 , 有人开始尝试让其“复活” 。令人欣喜的是 , 如今 , 位于枫泾镇王圩西路的上海千穗食品厂通过技术加持 , 终于突破了季节和工具的限定 , 实现了糯米饭糍的工厂化生产 , 也让枫泾的乡土美味从小镇走向了长三角地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复原
“糯米先煮成米饭 , 用铲刀在铁锅内一点点粘刮 , 把糯米饭摊开 , 接受均匀烘烤 , 慢慢地就形成一层薄而脆的糍壳……”
2017年 , 糯米饭糍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作为这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 张根华描述起糯米饭糍的制作过程时 , 仿佛也带着色、香、味 , 他注册的糯米饭糍产品商标也叫作“铲刀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前 , 由于制作复杂、不易储存等原因 , 糯米饭糍往往是随吃随做 , 始终没有脱离农家土灶的小范围制作 。再后来 , 高热量、高糖分的冲饮小吃在市场上琳琅满目 , 加上农家土灶逐渐被淘汰 , 糯米饭糍一度被人遗忘 。
“干吃 , 口感香脆;泡来吃 , 温和养胃……糯米饭糍非油炸、纯天然的特点 , 特别符合现代人健康环保的需求 。”像张根华这样从物质匮乏年代走来的人 , 曾深深被一碗红糖糯米饭糍温暖过整个童年 , 对这一拙朴的农家小吃始终满怀眷恋 。也因此 , 他用了28年时间 , 钻研糯米饭糍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 希望这一口“古早”美味能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 。
如果不是糯米饭糍 , 曾做过木匠的张根华没准能成为枫泾版的“手工耿” 。1993年 , 把机械装置和糯米饭糍两项爱好结合 , 张根华突发奇想 , 想要做一台自动生产糯米饭糍的机器 。最初的研究失败后 , 他在这个“坑”里一直没出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直到2003年 , 张根华转行做机械设备 , 又尝试开发做了一台全不锈钢的糯米饭糍生产机 。然而 , 依旧失败 。直到后来 , 他邀请了金山区机械专家为他“量身定做” , 一条糯米饭糍生产线才真正“转”了起来 。后来 , 又经过30多次的改版修正 , 申请并获批了3项专利技术 , 设计才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
2014年 , 张根华又投入500多万元选址搭建标准化的生产车间 , 虽然投入运营还不到一年 , 但慢慢地 , “回头客”越来越多 。
28年坚持筑梦 , 糯米饭终于在不锈钢的滚筒上被烘焙出甜香 。
推荐阅读
- 长宁这几家店的“蝴蝶酥”,米道哈嗲!
- “淀粉之王”木薯:广东台山人冬日的乡间美味
- 固尔苏 双胎宝妈历经磨难还是超早产 多学科联手成功抢救助家庭团聚
- 关晓彤期末汇报 关晓彤期末汇报演绎《复活》经典片段 玛丝洛娃历经沧桑精神复活
- 将夜夫子真实身份 将夜夫子真实身份曝光 历经坎坷成强者神助攻宁缺桑桑
- 小s最近新闻 历经悲欢离合!小S发文悼念奶奶
- 夙和 暮白首容夙和谁在一起了 和陆一舟历经波折终于在一起
- 历经 月上重火上官透和重雪芝在一起了吗 两人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在一起了
- 大石桥联盟歌曲 一度被嘲笑,历经兄弟离散,大石桥联盟走红抖音背后藏着一段心酸
- 愉悦龙门 惊艳 今天我们一起点亮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