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糕点,一种文化

本文转自: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激情冬奥相约河北##头条带你乐享河北#
说到吃咱保定人可是不遑多让保定的美食那可多了去了今天咱们先聊聊老保定的点心
糕点是保定人很喜欢的一种食品 , 它是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为主要原料 , 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 , 初制成型 , 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 , 月饼、蛋糕、酥饼等都属于糕点 。我国糕饼最早源于商周 。据传说 , 当年武王发兵讨伐纣王 , 纣王派闻仲太师随军出征 , 为了减少埋锅造饭 , 缩短进兵时间 , 闻太师便亲自设计了一种用饴糖与炒熟的谷粉掺和、粘结起来做成的条块状糖饼 , 作为士兵的干粮 , 这可说是我国糕点的雏形 。此后 , 民间效仿闻太师制作的糖饼加以改进 , 几经演变 , 逐步发展为酥皮、包馅、油炸的糕饼 。糕点俗名也叫“点心” , 它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 。保定民间流传最广的是 , 宋代巾帼名将梁红玉在黄天荡击鼓退金兵时 , 见士兵日夜浴血奋战 , 英勇杀敌 , 特别感动 , 于是命令后勤兵烘制各种民间喜爱的糕饼 , 送往前线 , 慰劳将士 , 表示“点点心意” , 从此 , “点心”一词便流传了下来 。
一块糕点,一种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保定很多县城乡镇农村都把糕点叫做点心 , 但保定城里人们还是叫糕点的 , 因为最为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 除了东大街没有糕点铺的记载外 , 其他南、北、西三条大街都有糕点铺 , 在南大街上至今能查到的老字号就有福兰斋、桂林斋、真素斋、一品香等多家糕点铺;北大街上也有四方斋、万春瑞等糕点铺 。保定府的糕点种类很多 , 有酥皮类 , 即用筋性面团包油酥 , 多层折叠成皮料再经焙烤制成;有浆皮类 , 就是用糖浆和面 , 经包馅、成型、焙烤制成 , 如提浆月饼、双麻月饼等;有饼干类 , 是手工制作糕点式饼干 , 油、糖、面、水混合一起 , 擀片成型、焙烤制成;有酥类 , 即用高油、糖和面 , 印制切块成型、焙烤制成 , 如杏仁酥、糖酥;有蛋糕类 , 在大量的鸡蛋内加入糖、面 , 搅拌成糊 , 浇模成型,经焙烤或蒸制而成;有油炸类 , 即调制成型后用油炸制成 , 如麻花、萨其玛等 。俗语说“老保定的糕点——数不过来” , 它的品种多样 , 花式繁多约有几十种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不管是传统继承 , 还是学习外地品种 , 老保定拥有一个庞大的糕点家族 , 同样也拥有一个店铺众多的糕点制作老行当 。而其中最有名气、历时最悠久的 , 还应该是西大街上的稻香村糕点铺 。
稻香村于1773年创建 , 因《红楼梦》中有诗句“柴门流水稻花香” , 稻香村就是取其中的诗意而得名的 。乾隆吃到稻香村的糕点后 , 赞不绝口 , 御赐稻香村葫芦形招牌 , 稻香村从此名扬天下 。保定稻香村始建于1917年 , 开创人名叫曹洪波 , 清朝末年曾经在北京观音寺稻香村学徒 , 后来在天津稻香村做经理 。1917年来到保定 , 在繁华的西大街路北创办了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稻香村糕点铺 。现在原稻香村糕点铺仅存二层门市小楼一座 , 一层为西洋建筑风格 , 二层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 总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 , 是典型的民国初期建筑形式 。1993年2月 , 稻香村糕点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稻香村这一百年老店以“健康、营养、精制、传统”为企业宗旨 , 既传承经典 , 又与时俱进 , 所生产的月饼、桃酥等糕点被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评定为“中国名饼”“中国名点”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中 , 以保定稻香村糕点铺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由 , 将其入选 , “稻香村”糕点铺正式成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