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苦功夫才有好生活(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传宗和王艳秋夫妇 , 黑龙江省克东县人 , 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沈阳工作 , 2013年回到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创办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 , 他们从蔬菜种植转向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 并尝试发展乡村旅游 , 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
【下苦功夫才有好生活(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核心阅读
从有机蔬菜到食用菌 , 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董传宗、王艳秋夫妇多年间不懈探索 , 打通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链条 。在此基础上 , 他们开拓三产 , 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亲增收的创业路 。
来到黑龙江省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 , 不远处 , 连成排的保温大棚和彩钢加工厂房分外醒目 , 工人们在加工厂门口进进出出 , 忙着推车运送制菌原料 。
这里是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负责人董传宗、王艳秋夫妇俩都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怀着田园梦 , 俩人从城市回到农村 , 直面过挫折 , 也拥抱过惊喜 。多年来 , 他们在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的道路上 , 步伐愈加笃定 。
从零到一 , 顶着阻力起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3年4月 。
大学毕业后已经在沈阳生活了两年的董传宗和王艳秋 , 没打招呼就回了老家 。父亲董玉良以为小两口在搞意外惊喜 , 乐滋滋地下厨张罗了一桌好菜 。
几杯酒下肚 , 借着酒劲 , 董传宗嗫嚅着跟父亲道出实情 , 夫妻二人已从城里辞职 , 准备回家种菜谋生 。“国家重视‘三农’工作 , 对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也多 , 找对路子准能干出点名堂 。”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 老百姓不光要‘吃得饱’ , 更加注重‘吃得好’ 。咱这黑土地自然条件好 , 发展绿色农业大有可为……”王艳秋在一旁帮腔 , 还没说完 , 就被董玉良瞪了一眼 。
想了许久 , 父亲叹了口气:“家里有些大棚 , 交给你俩打理 。”在他看来 , 年轻人没有长性 , 吃过苦头自然知难而退 。立下字据 , 写下大棚的欠条 , 董传宗也长舒一口气 , 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 。
两个月后 , 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张 。
老旧的大棚已经用了15年了 。董传宗和王艳秋拿出10多万元积蓄修整打理 , 种下西红柿、黄瓜、豆角 ,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 一心追求绿色有机 。
“没成想 , 等到蔬果上市 , 不仅产量低 , 而且品相不好 , 一个个长得不太匀称 。”王艳秋说 , 当时绿色有机的理念在当地也不太受认可 , 蔬果优质却卖不上好价钱 , 头两年赔了四五万元 。
“烂网打鱼 , 瞎忙活一场 。”董玉良说着风凉话 , 借机拿出欠条“施压” , “抓紧收拾行李回城 , 欠款就不必再提 。”
孰料 , 儿子比他还犟 , 说啥也不愿意 。董玉良无奈 , 只好一起想办法:“食用菌种植在本地还挺少 , 没准是个好门路 。”
从一到二 , 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这倒是一扇致富之门 。
从蔬菜转向食用菌 , 王艳秋也举手支持 。她的老家在克东县润津乡 , 地处小兴安岭南麓 , 每逢夏秋季节交替 , 进山采菌子是一大乐事 。
种好食用菌 , 难题不少 。为过技术关 , 2015年春天 , 董传宗多方联系 , 找到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一名种植大户 , 上门拜师学艺 。回乡后 , 他买来7万支菌棒 , 悉心照料 。
“食用菌种植对温湿度、通风、光照都有很高要求 。”那几年 , 小两口很少能睡个整觉 , “晚上给手机定上闹钟 , 几个小时就要起来查看一次 。”
推荐阅读
- 腌制酱黄瓜时,别只会加盐!这1味才是关键,否则不脆还容易坏!
- 空心菜怎么做才好吃?直接下锅炒就错了,这样更好吃
- 离婚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婚姻没了指望
- 青未了|踌躇满志才是少年最美的风景
- 《我的天才儿子》主人公患的躁郁症,真的是天才病吗?
- 《幻塔》地图中隐藏的黑核,3种方式能获得,只有资深玩家才知道
- LWX打比赛不厉害的时候,才是FPX最强的时候,这句话果真灵
- 婚姻里,原配妻子应该怎么判断什么样的男人才有可能背叛家庭
- 这九个特征只有好妻子才有,如果中三条以上,就说明你捡到宝了!
- 从“天才儿子”金晓宇,走进躁郁症患者的“双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