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影视观察 | 知识点爽点兼具:“文化悬疑”影视能站上新风口吗? 《古董局中局》热映带火同类型小说,看中国“悬疑”比美剧更烧脑( 四 )


人文学者、书画家、评论家宋文京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魅力无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风尘岁月之后,在当下的影视剧和小说作品中开始闪闪发光,“更多丰厚的内在逐渐被发现,进行继承和创造性的弘扬,影视人和作家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价值和当代人的眼光,这一点是很高级 。”
文化历史积淀厚重传统文化传播越来越具象,从《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河南卫视出圈的《唐宫夜宴》系列的出圈,再到《古董局中局》、《风起洛阳》,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更加让人关注,“《古董局中局》对鉴宝手法、古董文化的演绎影视化表达,比如流行文化‘剧本杀’和古代悬案的不谋而合,都找到了年轻观众作为受众的兴趣点上 。”
宋文京透露,《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古董局中局》等影视剧中,在悬疑感的强情节中,还提供了“满满知识点”的传统文化场景感和生活美学,引起很多年轻人“考据”,“比如“‘绫罗绸缎’中每个字指的是不一样的织物,洛阳的‘南市’现在还有吗?要不要去旅行打卡?”
有了文化加持的“悬疑”更具商业性,这是不是就算稳稳掌握了年轻一代的流量密码呢?宋文京认为,这仅仅是开始,只能算作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现在的年轻观众和创作者们都越来越聪明,如果仅仅是贴上‘文化’的标签,做一个符号,只是伪文化 。”在把中国文化推广给下一代,给更多的外国人时,在文化内涵和符合史实方面要更加深耕,“真正打动别人的始终是一个好的故事,好的中国故事 。”当更多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悬疑”影视剧和小说出现,并且进一步大众化之后,才能真正落地,“才算真正实现了拓展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