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文化观察 | “剧本杀电影” 仅仅还是标签?( 二 )
剧本杀与电影是两种不同门类
刨去个案的意义之后,再来看“剧本杀电影”,其中是否蕴含着剧本杀与电影沟通的可能性 。
在文君看来,如果不管形式,单从内涵上讲,“剧本杀电影”的概念并不新鲜,大凡列举的电影,基本都是建立在阿加莎式悬疑推理的经典框架之上的变体 。这种框架有个名字是“暴风雪山庄模式”,指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先后离奇死亡,凶手就在其中,侦探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 。经典的小说有《无人生还》,电影则有《风声》等 。
而当剧本杀作为一种成熟的游戏样式日渐普及之后,“剧本杀电影”的提法或许不单单局限于这样一种推理框架,更具有泛化的可能 。
剧本杀和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联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剧本杀本质上也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与电影或者更广泛的影视领域有着内在的相似性 。近年来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例子也有不少,影视向剧本杀进军来势汹汹,电影《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大鱼海棠》《大话西游》已经被改编成剧本杀 。
这种本子甚至有专属的名字“IP本” 。但总体来看,IP本市场上表现不佳,尚未见到成功的例子 。就拿IP本《庆余年》来说,截至目前,在小黑探平台上共售出848本,在IP本中的销量算是居前列,但与头部剧本动辄五千以上的销量来比,仍有不小距离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买家都评价道:如果看过原著或电视剧,基本上就能猜到凶手是谁,比较影响游戏体验 。在其他IP本的评论区中,也能见到诸如“为了IP而IP”的声音 。
可见,影视向剧本杀的转化颇有阻碍,而另一边,剧本杀向影视领域的移植还在路上,这种改编被称为“逆向改编”:从下游衍生品转化为上游作品 。早前就有消息称,《年轮》将呈现为网络互动剧,这被视为剧本杀影视化的第一步 。虽然结果如何尚不能得知,但光从互动剧这种改编形式上可以看出团队在剧本杀和影视间的取舍 。剧本杀的多人视角,第一人称的代入感……这些游戏本身的特性通过互动剧的形式得到了保留 。游戏性是剧本杀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而这一特性也注定了两者在转化上的不顺畅 。
剧本杀和电影,毕竟还是两种不同的门类 。剧本杀,难以逃出游戏的通病——套路化和程式化,而这正是电影的大忌,《扬名立万》在叙事上的初探索虽有成效,但这样的经验不能套用,类似的套路多了,就容易审美疲劳;诸如此类的,在剧本杀通向影视化上,容易发生碰撞的,还有剧本杀对角色平衡性的追求,以及角色设定上的脸谱化问题等 。
【剧本|文化观察 | “剧本杀电影” 仅仅还是标签?】这些都需要更多实践者摸着石头过河,真正意义上的“剧本杀电视剧”或者“剧本杀电影”,恐怕还得等剧本杀进一步大众化、资本更多地入局之后,才能真正落地 。而在这之前,更多带有标签性质的“剧本杀电影”或许依然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
- 初照|访曙光初照地,寻海洋文化之魂,《还有诗和远方》展温岭活力姿态
- 造华梦|《梦华录》凭啥火爆全网,对话主创、文化学者畅聊幕后
- 暖心|《周六做好菜》名厨打造收官川味盛宴,暖心回顾美食文化之旅
- 非遗|《春天花会开》张信哲助力唱响多元民歌,非遗文化亮相花开舞台
- 古装|观察丨从年代到古装 谍战剧还能怎么拍?
- 儿童剧|这个五一,好戏连台!儿童剧、京剧、相声、音乐会,青岛演出市场迎来小高潮,文化馆、美术馆展览多
- 剧好|观察丨《县委大院》没开机就火出圈,“正午阳光”剧好还很会吆喝
- 综艺|观察丨“神仙节目”打破审美天花板 文化综艺瞅准“中国节气”
- 地来|观察|8片大逃亡,不受待见的清明档,悄无声息地来了……太依赖档期就像开“盲盒”
- 余生|观察丨用暖愈包裹现实 《余生,请多指教》不止“小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