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女子中等学校、大学和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
引言
天主教诸领及帝国城市在女子中等学校教育方面具有优越性 。 在17及18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域内 , 属于新教的女子中学非常少 , 大多数是在18世纪的最后30年才建立起来 , 而在天主教区域内 , 各种各样的以女子教育为主的妇女学校团体一直在进行工作 。
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涉及普通的和贫穷的社会阶层 。 这里主要谈四个相互竞争的修会 , 即英吉利贞女会、萨蕾西亚女修会、乌苏拉女修会和圣奥古斯丁教堂女修会 。 在这种崇尚贫穷的修女会职能中 , 在17世纪 , 特别在18世纪又增加了一种 , 即她们几乎使每一个天主教城市都有了一所中等女子学校 , 其课程除了手工劳动和宗教信仰以外 , 还包括法语、德意志文学、音乐、算术 , 早期还有拉丁文和意大利文 。 一般情况下 , 学校中有寄宿女生 。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女子中等学校、大学和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女修会与女子中等学校
对于这些女子修会学校在18世纪所起的作用至今还没有得到研究 。 对于乌苏拉修女团和英格兰贞女团(耶稣会女修士)早期的情况(16及17世纪) , 安妮·康拉德在1991年发表的著述中进行了很有见地的分析 。 她强调指出 , 这类修会姊妹在16及17世纪带有批判性地与教会的和社会上的妇女形象相左 , 她们要求承认妇女与男子之间价值相等和权力平等——至少是在“教士的”观念中 。 这种要求是她们的自我意识的主要部分 , 并且主要在她们以女牧师和女教师的身份从事具体的使徒般工作中表现出来 。
文章图片
在18世纪 , 女子中学与基础学校的界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变动的 。 女子学校除了手工课、宗教、德语文学、数学以外 , 还学习法语 。 在18世纪 , 无论如何 , 在天主教各领和城市中这类学校大规模扩建 , 特别在这个世俗化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 , 到处可见新建的此种学校 。 根据莱内洛特·莫勒的研究结果 ,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56所女子中等学校 , 都是由三个女子修会创建 , 即奥古斯丁教堂女修会、乌苏拉女修会和英吉利贞女会 。
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和中学教育是这些女子中学的楷模 。 她们的授课在原则上也不收费 , 并且也向穷人家的女孩子敞开校门 , 但寄宿是收费的 , 所以前来就学者主要是贵族和社会上层的女孩子 。 在新教诸邦 , 社会上层的女孩一般由家庭教师教授 。 女子中学只是自18世纪末以后才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大批建造 , 如1780年在法兰肯塔尔(属于普法尔茨选侯领地)开学的博爱女子中学 。
文章图片
在天主教教学修院中 , 施教的修女和任课姊妹中不仅有人出身于贵族家庭 , 而且还有出身于市民 。 因为修道院及其学校的金钱需求不断增长 , 所以一般情况下寄宿者要将数目可观的妆奁交纳出来 。 但是 , 也有这样的情况 , 即没有财物的报考者凭借才能被录取 。 在免费走读的基础学校或地方学校中 , 来自于贫穷或富裕家庭的学生一同就读 。 当然 , 一般情况下 , 住校女生都是社会上层等级或富裕市民家庭的孩子 。 因为她们要支付自己的住宿和饮食费用 。 正如莫勒女士所说的那样 , 这种修院学校拥有相当大数量的女生 。
文章图片
例如 , 奥古斯丁教堂女修会在曼海姆1749年时有250名女生 , 1779年有300名;乌苏拉女修会在维尔茨堡1727年有200名 , 1740年300名 , 1760年达到400名 。 住校女生的数目一般在20名到30名之间 。 与此相反 , 在新教促使建立、后来由普法尔茨选侯国掌管的女子博爱中学中 , 只有人数不多的女孩来自于境况较好的家庭 , 住校就读 。 开始时 , 在1781年有14人 , 1785年增加到25人 , 1786年达到最高数目 , 有34人 。 在1787年大约只有六个人 。 修道院学校极力地将其学生培养成有利于宗教信仰的女基督徒 。 相应地 , 在博爱中学中 , 根据启蒙思想的要求 , 其目的是将女孩子们培养成为将来的好母亲、家庭好主妇以及好夫人 。
- 大S底子确实好!二婚后又美回少女时期,有欧巴靠山跟前夫撕破脸
- 鹿晗事业最红时期宣布恋情,冲这点是个北京爷们的做法
- 真正聪明的女人,绝不会在这4个时期“谈情说爱”,你足够聪明吗?
- 男人买菜技能提升测试题!认真买菜好好吃饭才是特殊时期第一要务
- “校园时期的恋爱有多纯粹…”是谁羡慕哭了呜呜呜
- 教育界“怪象”,高中时期学生努力求学,进入大学后反而摆烂躺平
- 少女时期的吴绮莉有多美,清灵俊秀眼里都是星星,当年的她也爱笑!
- 当年在中韩泰很红,顺带还带火了宋茜,当红时期宣布恋情后成这样
- 搞笑GIF:完美诠释人类起源时期!小女孩棒棒的
- 开心一笑:我眼睛都红了,决定牵着她的手去一个神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