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月薪5000”:别让成功学定义了你的人生
名校光环与平凡生活的组合曾造就了不少爆款文章 , 例如“北大毕业卖猪肉”“北大毕业送外卖”“寒门状元之死” , 还有近来流传的《“我清北毕业 , 月薪5000”:我只是个普通人》 。 除了感叹造化弄人 , 围绕这些文章展开的讨论最终都落脚到读名校的意义上 。
有人赞成“名校无用论”:学校的层次只代表死记硬背的应试水平 , 不能代表综合素质 , 进入社会后一切清零 。 有人坚持“名校光环说”:如果考名校真没用 , 为什么高考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文章图片
名校毕业生成为普通人是普遍现象吗?为何大部分人没有成为天之骄子?人们对此话题的关心说明了什么?作为在名校学习、生活了数年的学生 , 我想以局内人的身份 , 从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切身体会入手 , 重新探讨这个话题 。
尽管看上去有些矛盾 , 但“名校光环”和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普通人”的确是同时存在的现象 。 名校之所以成其为名校 , 必然有其竞争优势 , 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和人才环境上 。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名校学生想了解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能迅速、免费地在图书馆网站上翻阅世界顶级期刊;想申请海外知名大学或者到顶尖企业实习 , 能向身边有类似经历的学长学姐请教;学习研究中遇到问题 , 自己的导师就是行业一线专家……这些机会在普通大学很难取得 。 名校学生以此为捷径 , 结合自身智识、能力优势 , 更好更快地达到目标 , 达成推进科学、创造财富、传播文化、造福社会等多种使命——这也是名校聚集各类优质资源 , 最大化效率的原理 , “名校光环”就这样出现了 。
同时 , 许多名校毕业生并没有成为“天之骄子” , 甚至最终“泯然众人矣” 。 如果说卖猪肉、送外卖、月薪5000元等案例尚属极端 , 那么从我的个人经验看 , 许多名校生在踏入社会后呈现的状态就是三个字——普通人:做着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 , 拿着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区分度不高的薪水 , 每天为生计奔波 , 为琐碎牵绊……有的甚至与所谓“双非”大学毕业生区别不大 。
文章图片
顶尖的资源、响当当的声誉、大佬云集的校友与黑压压、沉默少言的大多数并存 , 构成了名校毕业生真实的分布状态 。 即便在名校 , 能脱颖而出、活成“人赢”的也只是少数 。 根本原因在于客观存在的资源与主观利用效率之间的偏差:有的人逐渐形成对未来深入清晰的思考 , 规划长远、勤奋刻苦 , 善于把握机会 , 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 , 不断接近目标;但也有人陷入迷惘迟疑 , 加上潜意识里认为名校毕业好歹能找个不错的工作 , 形成了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 勤奋些的则紧盯绩点、提升学历、混迹各种圈子;懒惰的就是论文拾人牙慧 , 作业敷衍了事 , 合作敷衍搪塞 。 对于很多学生 , 学校提供的资源环境为其所用不到百分之一 , 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自然与普通大学别无二致 。 即便找工作时 , 因为名校招牌多了一些机会 , 从长期看也难有后劲 。
说到底 , 名校虽然有光环 , 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决心、恒心、毅力、机遇去接近这个光环 。 既然名校的优势没有为我所用 , 那么在名校就读 , 也只是物理上生活在名校校园而已 , “泯然众人”并非稀奇事 。
不过 , 本文目的不在于批判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名校学生 , 毕竟每个人的成长轨迹、生活目标都不一样 , 机缘际遇更是千差万别 , 就读名校的收获也不能只用“成功”标准衡量 。 只是 , 隐藏在名校争论下的落后教育观念值得我们深思 。
- 女人一旦到了中年,有了这些表现,说明她们需要人来“陪”了
- 那些搞笑名场面,网友直呼“笑得我肚子疼”
- 衡水市郑口中学高二A部举办“青春的样子”主题板报展
- 生肖狗:明后2天不要做“这几件事”,一喜更比一喜强
- 邓伦李沁恋情再添锤?双方工作室头像似“情头”:有情侣空间内味了
- 《山海情》被赞“接地气” 浅析影视中的方言文化
- 一个女人,能惹人爱的“魅力”,就在于此
- 想让一个男人更爱你,无需每天联系,抓住3个“时机”更有效
- 中年男女产生“亲密感情”了,关系不会长久,原因很现实
- 秦岚究竟有多瘦?拿“洒水壶”套到腰上,身材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