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方面来看,青春电影的创作基础( 二 )
巴赞的理论都集中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完整电影”的神话》《电影语言的演进》等文章中 。
文章图片
他认为现实主义电影要做到叙事的真实、人物形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 。 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社会的完整复刻 , 而是要反映出青少年生存生活困境、行为心态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思 。 这也是巴赞纪实美学中讲究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
巴赞的电影理论在中国犹如一项矫枉措施 。 引进之初 , 就转变了中国电影界的传统叙事结构——“戏剧式电影” 。
文章图片
张暖忻的《沙鸥》《青春祭》 , 贾樟柯的《站台》 , 都是在长镜头理论下创作出的纪实美学电影 。
在近年来青春电影出现“低俗”倾向时 , 也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叙事将其拉回的正常的轨道 , 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型叙事特征 。
文章图片
在青春电影中 , 人们既希望还原青春的原貌又期望弥补未完成的遗憾 。 青春电影的拍摄场景是虚构的 , 但是传递出来的精神态度却是真实的 。
这也体现出了电影艺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美学特性 , 普多夫金也说过:“电影是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的一种手段 , 并能够充分表现世界的一切复杂内容 , 能够鲜明地揭示各个现象之间的深刻联系 。 ”电影的影像技术手段越是先进 , 逼真性就越强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
文章图片
“逼真性”不等于“真实性” , 只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摹仿使观众从银幕中获得的真实感 。
青春电影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青春岁月展现在大银幕上 , 还原出特定社会时代中的青少年形象 , 以此反映出当下社会现实问题 。
文章图片
比如在塑造革命战争中的热血青少年时 , 演员在虚构的战火场景中表达真实的情感态度 , 从而将激动情绪传递给银幕前的观众;在塑造妥协身份逆来顺受的边缘少年时 , 往往将痛苦悲惨的事件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 , 引发观众的怜悯同情以及对特殊人群的关注 。
在塑造反抗命运安排的独立青少年时 , 赋予角色积极态度以及“主角光环” , 使得角色得以克服一切困难 。 观众可以从影片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 行动上的指导 , 也可以获得极大的审美体验 。
文章图片
理论家克拉考尔在讨论电影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 , 则渗透出了一种哲学意识 。 这一点从《电影的本性》的最后一章《我们时代的电影》就可以看出 。
当下的青春电影在叙事中往往会渗透着正确价值判断和意识观念 , 试图改造社会、改造青少年 。
文章图片
区别于以往叙事中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而草草结局的青春电影 , 2017年以来的影片则传递出了青少年应有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 关怀其成长困境的同时给予了现实指导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微小说:他是一个笑话
- 与徐静蕾相恋5年成不婚主义,黄觉遇小15岁麦子,从网友到爱人
- 高校女老师因颜值走红,仿佛从小说里走出来,自嘲不出门不敢抬头
- 笑话:家庭作业,我们家庭从来不布置作业
- 恋爱SVR理论,把握好相爱的节奏
- 搞笑段子搞笑图片:快来看啊,这人偷我钱包
- 爆笑推荐:从这个赛季开始,从这轮总决赛开始
- 合适与喜欢哪个重要?两个人从恋爱到婚姻,是一段很长很辛苦的事
- 一见钟情的喜欢有多浪漫,绍兴相亲记会员从相识到扯证上岗……
- 搞笑聊天记录:我刚才差点从楼梯滚下去,女神的回复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