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迟到20年”的发现: 月球竟在地球大气层中( 二 )
与恒星冕迥异 地冕“寿命”仅几十天
不仅地球有冕层 , 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水星和木星都有自己的行星冕 。太阳作为一颗恒星也有自己的恒星冕 , 即人们熟知的日冕 。
行星冕与恒星冕的区别很大 。平劲松解释道 , 恒星 , 特别是如太阳这样年轻的恒星 , 在其最外层都存在一层比较厚的、很稀薄、密度极低的大气分层 , 这就是恒星冕 。恒星冕的厚度可达几百万千米以上 , 温度可达几百万摄氏度或更高 , 能够完全电离其中的氢、氦原子 , 形成等离子体 。恒星冕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 。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 , 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中心恒星的引力束缚射向外围 , 形成恒星风 。恒星冕中的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底部的光球层 , 维持了恒星冕自身的存在 。
“而行星冕中的离子会与恒星风质子进行电荷交换 , 导致其‘寿命’大约只有几十天 , 这也使得行星冕的大小范围受到限制 。”平劲松强调 。
由于上述区别 , 从天文观测角度 , 行星冕更难于被观察到 , 恒星冕的观测则更加容易 。平劲松称 , 恒星冕不仅在光学波段有辐射 , 在射电波段也存在暴发辐射 , 因而可以在多个电磁波频段被人类观测到 。不过 , 行星冕也并非神秘到不为世人所见 , 科学家们也曾利用多种探测器 , 一睹了行星冕的“芳容” 。
“屏蔽”紫外波段 地冕加大天文观测难度
地冕吸收了来自宇宙空间天体的紫外辐射 , 阻挡了科学家从地面或从行星空间利用电磁波的紫外、特别是中远紫外波段 , 去观测宇宙星辰的机会 。
于是科学家另辟蹊径 。“在这些波段 , 科学家只能借助飞行在地冕中高层或在其之外的紫外望远镜 , 如设置在日地系统的拉格朗日平动点 , 来规避地冕对紫外波段的吸收干扰 , 开展天文观测 。”平劲松表示 。
在人类探测地外生命的历程中 , 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第二个地球” 。
通常在光学波段 , 天文学家是通过系外行星遮挡比其大的中心恒星的光度变化 , 来搜寻适宜人类居住的天体 。平劲松介绍:“因为地冕的存在 , 科学家会在系外行星遮挡中心恒星时 , 在紫外波段监测与氢、氦原子密切关联的特定波长的紫外电磁波辐射吸收 , 来判定地冕的存在和尺寸 , 进而推定系外行星被保护的状况和其上存在生命的概率 。”
除了紫外波段和光学波段 , 利用地冕以及类地行星冕能够辐射数千米到数十米波长的无线电电磁暴发信号特性 , 科学家可以借助非常灵敏的地面无线电装置 , 通过搜寻、监测系外行星在这个波段的电磁波辐射 , 来寻找更多的系外类地行星候选天体 。
尽管地冕的存在给天文观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 但幸运的是 , 地冕为人类观测其自身留下了一扇窗 。
“它们会吸收太阳远紫外波段氢和氦的电磁波辐射 , 受到辐射激发的氢、氦原子和离子会发出微弱的紫外辐射 , 从而可以被远离地球的探测器看见 。”平劲松说 。
此次研究的地冕数据 , 就是来自于1995年发射升空的SOHO搭载的太阳风各向异性探测器SWAN 。该探测器绕太阳公转并对太阳展开研究 。此外 , 它还能测量来自地冕的光线 。令人惊讶的是 , 这批数据是SOHO于1996年至1998年间获取 。因而 ,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被戏称“迟到了二十年” 。
- 人物|两位诺奖得主 给“太上老君托梦”的天价白酒当首席科学家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IT|研究:“自我加强型疫苗”可将多种药物剂量装入一针中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