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娱评:不唯流量,用心用情,方得始终( 二 )
文章图片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在谈到流量明星时就表示:一个演员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有粉丝都不是坏事,但永远应该以角色作为自己的底色 。
回顾前文提到的那些从“流量”蜕变为“戏骨”的演员就会发现,扎扎实实的“流量”积累其实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 。无论是实力派还是所谓偶像派,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高质量作品,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认可度、影响力、公信力,维系并扩大受众群,并通过商业代言等行为将社会影响转化为收益 。曾经一炮而红的明星有很多,但大浪淘沙过后,其中许多人都被迅速替代,黯然湮没 。
演员林永健从1986年从艺至今已有35年,他结合自己的演艺经历来说明文艺界八字核心价值观——“爱国、为民、崇德、尚艺”,认为这是让演艺事业艺术长青的秘诀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长相出众的刘德华、张曼玉等一代“巨星”在出道时也曾被当做“花瓶”,而他们以诚恳的人品、数十年扎实的演技,获得了长久的赞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的许多“流量明星”,也正在努力打磨自己的业务能力 。如北影节青年宣传推广大使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表现已颇受业界认可,张艺兴在总台热播的《扫黑风暴》等电视剧中的演绎虽略显稚嫩,但也正在演员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
相反地,没有实力支撑的流量,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因采用流量明星而忽略了艺术打磨的作品,即便再好的营销宣传也无法赢得观众从口碑到商业上由衷的支持 。
因此,应当从根源上看待流量的作用:我们重视流量不是因为流量本身,而是为了面向数据背后的观众 。用心打磨的艺术,加之互联网口碑的迅速传播,一定能让金子发光 。有实力支撑的流量,才能扎下根来,不断生长 。
我们需要更真实、更长久的流量
如果说六年前的“归国四子”开启了“流量时代”,历经选秀偶像养成、抖音快手网红等一轮又一轮浪潮之后,今天的观众正在走出“流量陷阱” 。仅仅依靠改编一部大“IP”、找几个流量明星主演,就可以收获巨大票房或点击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
在本届北影节上主讲首届大师班的陈可辛认为:“电影绝对不能是套路,我们需要把演员从套路里拉出来 。”编剧张翼也认为:“无论是写剧本还是人物,真实才能破除套路 。”除了创作者之外,今天的观众对于演员演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作品质量的鉴别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上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我们将一个明星定义为“流量明星”,在肯定其商业价值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他仅仅是流量,在作品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实力还支撑不住明星的光芒,还接不住他所获得的作品和角色——那么一时的青睐很容易会转向新的艺人 。而一个真正拥有独一无二实力和魅力的演员,是很难被轻易取代的 。
正如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成员张颂文所说的那样:“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人生阅历、对艺术的见解以及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