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享遗产,思故人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好评如潮( 二 )


【第一季|享遗产,思故人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好评如潮】
第一季|享遗产,思故人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好评如潮
文章图片
但问题是 , 自然、文化、非物质泾渭分明吗?双遗产的认定已认可了前两者有可能合二为一 。事实又证明 , 非遗元素常常又渗透在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或双遗产之中 , 仅拿《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来参照 , 就能拿出很多例证 。比如“哈尼梯田”那一集 , 讲述者马建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代表性传承人 , 口传心授的古歌表现了哈尼人的独特文化和智慧;“福建土楼”那一集 , 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娓娓道来:“土楼建造最紧要的就是砌基础 , 夯实土墙和整理墙体 , 用石头生土作主要原料 , 一层一层往上夯筑……”
一直记得罗哲文先生那执拗的反问:“为什么中国人就不可以提出‘三合一’的新概念呢?!”
梁思成呕心建言的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 , 在绕了个大弯之后 , 在今天得到了补救和实践 。若干年后 , 历史是否又会再次证明他的弟子罗哲文的先知先觉呢?
第一季|享遗产,思故人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好评如潮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让我涌上了“享遗产 , 思故人”的心绪 , 尤在“澄江化石”这一集中获得了共鸣:它从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海洋的复原动画切入 , 讲到动物祖先用生命撰写了一部天书 , 为今人留下一处千载难逢的宝藏 。挖宝人——75岁的古生物学家舒德干为我们讲解昆明鱼化石:“它首创的大脑标记着我们智人的智慧始点 , 记录自然界一次伟大的创新 。它幼稚的脊椎经过多次进化飞跃 , 最终让人类挺立于地球 。它 , 就是已知最古老的鱼 , 我将其中一个物种命名为凤姣昆明鱼 。凤姣 , 是我母亲的名字 。”他又说:“明白了来处 , 方知未来去向何方 。”画面又回到一面海洋 , 一位母亲拽着年幼的孩子 , 让孩子的双脚去感受拍向沙滩的海浪 , 孩子双手张开 , 好像要拥抱整个海洋 。从海洋开始 , 又回到海洋 , 完成的是一次对祖先、对母亲、对来处的致敬 。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的来处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 为中国申遗迈出第一步的是罗哲文 。我们收集着一张又一张微名片 , 而他不正是最早的制“片”人么!
这是一迭神奇的微名片 。虽然每一集仅有5分钟 , 但这是高能的5分钟 , 它给予观众的信息是立体的、集约的、应接不暇的 。若你只是耳朵听 , 或耳眼并用观看5分钟 , 往往相当于只浏览了达芬奇画作 , 而忽略了画作的密码 , 再度定睛驻足 , 你才可能发现隐在画作间的天文地理、解剖学、机械学、建筑学……
第一季|享遗产,思故人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好评如潮
文章图片
比如“云冈石窟”那一集 , 跟随片中石匠的指引 , 你来到昙曜五窟、第16窟、第18窟、第20窟、第17窟、第6窟、第8窟……面对华丽窟群 , 你唯有按下暂停键才能细细欣赏:执法衣的佛手传递的是力量 , 禅定的双手传递的是安宁 , 为什么佛陀们的微笑如此慈悲 , 令人忘却尘世纷扰而心生希望?原来此刻的镜头用的是不同于游客仰望的俯视视角 , 这样的视角更好勾勒了微笑的弧度 。当走入第12窟前室的“音乐窟” , 满室乐伎仿佛从岩壁上跳下来将你包围 , 送上细腰鼓、排箫、埙、琵琶、筚篥、竖箜篌、琴的轻快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