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科学家利用果蝇寻找人体摄入塑料危险性的新线索
围绕着塑料的微小碎片进入人体各个角落的证据已经开始建立起来,最近科学家们首次在活体肺部和血液中发现了这些颗粒 。这对我们的健康意味着什么仍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但科学家们已经转向以可靠的果蝇为模型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通过肠道追踪这些颗粒 。
结果发现它们改变了涉及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的基因表达 。尽管研究已经开始描绘小型塑料微粒对海洋生物可能意味着什么--发现包括鱼类的动脉瘤、寄居蟹的认知功能受损和虾的游泳异常,但对人类影响的理解却更加有限 。
【科学探索|科学家利用果蝇寻找人体摄入塑料危险性的新线索】实验室研究表明,它们可以改变肺部细胞的形状并对人类细胞产生更广泛的毒性作用,但了解它们在活体中的行为方式完全是另一个问题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科学家们选择使用了果蝇这种最容易被理解的模式生物 。由于果蝇跟人类共享很大比例的疾病基因,所以它们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首选工具 。
科学家们指出,果蝇方法还克服了测量塑料在人体组织中积累的一些限制 。通过利用不同大小的聚苯乙烯碎片,科学家们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跟踪颗粒从被摄入到到达果蝇幼虫血淋巴的路径--这相当于人类的血液 。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可以获得一种“摄影报告”,以此来揭示塑料在通过肠道时跟微生物群和细胞互动的行为 。这表明塑料有能力穿过肠道屏障并进入血淋巴 。尽管科学家们报告称没有证据表明有明显的毒性,但塑料微粒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分子变化,进而改变了参与一般应激反应的基因的表达 。
此外,这些颗粒还改变了跟氧化损伤和DNA损伤有关的基因表达以及与肠道屏障物理损伤反应有关的基因 。研究中使用的颗粒大小为50、200和500纳米,科学家发现,它们越小,诱发的反应越高 。
文章图片
研究继续阐明了人类接触微塑料的广泛来源,一次性咖啡杯和塑料水瓶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它们会将大量的颗粒掉进所装的液体中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认为空气中1纳米至20微米的颗粒是可吸入的,这意味着本研究中心的颗粒可能是通过吸入而直接进入人体的 。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Ricard Marcos表示:“除了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学途径,我们的研究还证实了黑腹果蝇作为一个模型在确定跟摄入这些污染物有关的潜在有害影响方面的巨大优势 。”
- 人物|两位诺奖得主 给“太上老君托梦”的天价白酒当首席科学家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