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我们为何关心生物灭绝?

“为什么会有大灭绝?”是科学家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在原初生命诞生之后的三十多亿年里,发生过无数次灭绝 。学者们凭借着蛛丝马迹,探寻着这些大灾难背后的秘密与规律 。1982年,JackSepkoski与David M 。
 Raup天才般地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种类变化,于是,有了古生物圈子人尽皆知的“Big five”(也就是著名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奥陶-志留纪大灭绝、晚泥盆世大灭绝、二叠-三叠纪大灭绝、三叠-侏罗纪大灭绝,以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白垩-古近纪大灭绝 。

科学探索|我们为何关心生物灭绝?
文章图片


这些事件分别摧毁了当时地球上85%、70%、96%、75%与75%的物种,引发了能够改变地球整体形貌的巨大变化 。当然,这些数字并不能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这些灾难来临时的状况,就像现在,虽然我们正在处于一次巨大的灭绝事件当中,但这无法让我们直观地理解消亡本身 。
所以我们今天不去谈那些过往的,如史诗和传说一般的大灭绝事件 。我们今天聊一个在地质历史时期微不足道的,小型的灭绝事件——当然,虽然它没有导致末日一般的灾害,但是它依然极其重要,甚至在事实上,它比任何一次灭绝事件都与我们更加息息相关 。
让我们回到5550万年前,这距离上一次大灭绝事件(白垩-古近纪大灭绝)1000万年左右 。在那一个春夏之交,天使吹响了长号,燃烧着的陨石从中天坠落,焚尽了世间的一切,白昼晦暗,星月无踪 。陆地、海洋与天空的主宰者彻底消亡,只留下断壁残垣,等待后来者慢慢拾捡 。

科学探索|我们为何关心生物灭绝?
文章图片


不过在灾难发生1000万年之后,这个世界又重新恢复到一派欣欣向荣之中:哺乳动物迅速辐射,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爬行动物依旧统治着许多地方,继承着来自中生代的家业;辐鳍鱼纲开始主宰海洋,它们与新产生的造礁生物一起构建了浅海的生态环境;甚至孑遗下来的鸟类也占据着广泛的生态位,巨大的冠恐鸟(Gastornis)游走在大地上,似乎在追忆先祖的荣光——一切都繁盛不已,连带着彻底崛起的被子植物——在这个新世界,大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还没有登场,尽管种类稀少,但茂密的森林还是满满当当地覆盖着大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空地 。
就在这一片繁盛景象之下,在海洋中,一个意外骤然降临 。
时至今日,这次意外的原因依旧众说纷纭,不过它的结果我们却十分清楚:一种名为有孔虫的小玩意儿,在这次意外中,迎来了新生代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 。
有孔虫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它的历史几乎与整个后生动物类群一样久远 。它也是我们日常最容易见到的化石物种,你甚至可以在家中找到它们——如果你们家中采用了碳酸盐岩的装潢材料,那么你可以在上面找到这玩意儿 。当然,假如你家里没有的话,你可以在周边的大型商场见到它——几乎到处都是 。

科学探索|我们为何关心生物灭绝?
文章图片


装潢材料中很常见的有孔虫化石 。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这类白色灰岩,基本都能看见(图源:PaulWilliams,‘Limestone country - Limestone,dolomite and marble’,TeAra - the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http://www.TeAra.govt.nz/en/photograph/12377/limestone)
当然,不仅仅是现代人,古埃及的法老们也几乎与它们天天见面,甚至死后也与它们同穴而寝 。这些躺在金字塔石块上的化石动物叫做货币虫(Nummulites),这是已知的最大的原生生物,由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首次记录——当然,货币虫并没有在这次意外中灭绝,倒霉的是另外一大类群:底栖有孔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