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民以食为天” , 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 而这一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 。不过 , “良渚人”并不是仅吃米饭 , 他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肉食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平台 , 作为“探秘良渚·文明之源”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 “良渚的动物世界”展览正在举行 。在这里 , 观众可以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
文章图片
展厅外景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良渚人’应该吃猪肉最多 , 其次是鹿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介绍说 , 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 , 猪骨约占80% , 鹿骨约占10% 。
文章图片
展厅设置了模拟的考古研究室 , 宋姝向采访人员介绍动物考古工作(4月29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冯源 摄
展览现场展出了十多件良渚时期猪、梅花鹿、水牛和麋鹿等动物的骨骼遗存 。它们都是从钟家港遗址出土的 。钟家港就是展厅外的这条小河 , 貌不惊人 , 而在宋姝眼里 , 它是良渚文化动物考古的一座“富矿” 。
“南方地区潮湿炎热 , 很多地方是酸性土壤 , 有腐蚀性 。因此 , 动物骨骼很难保存 。”宋姝说 , 环太湖地区共发现近千处良渚文化遗址 , 而出土过动物遗存的遗址仅有30余处 , 钟家港是良渚古城内唯一保有动物遗存的遗址 。
文章图片
展厅外景 , 展厅下方即为钟家港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钟家港之所以能保有动物遗存 , 是因为它的独特地理条件 。先民是在水泽上堆墩营建良渚古城的 , 堆墩之间余下的水面逐渐形成了河道 , 钟家港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后 , 先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里 , 动物骨骼沉入水底 , 在富水厌氧的环境中保存了下来 。
文章图片
钟家港考古工地现场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从2015年至2018年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家港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 。宋姝等人对2016年清理出的遗存进行了更细致的淘洗 , 发现了12万多件动物骨骼遗存 , 鉴定出40余种动物 。
而这些动物骨骼遗存中 , 猪骨和鹿骨是最丰富的 。宋姝说 , 在猪下颌骨上观察到了齿列扭曲的现象 , 这是因为猪被人类饲养后 , 下颌骨退化变短了 , 牙齿也随之“长歪”了 。同时 , 她还观察到有的猪得了“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牙病 , 这是哺乳动物在成长期因为生理紧张造成的 , 这也与人类的干预有很大关系 。
文章图片
钟家港遗址出土的猪骨 。新华社采访人员 冯源 摄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 可以判断‘良渚人’当时已在饲养家猪 。”宋姝说 。家猪在1岁半成年 , 以后肉量和体型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 因此人们选择在这时杀猪是最经济的 , 而出土的猪骨显示 , 良渚遗址里的猪也就活到1-2岁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