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宇航员真的可以像科幻电影一样在长期太空飞行中休眠吗?
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在接下来几年间,有许多令人兴奋的任务即将开展,其中也包括载人登月任务、以及在月面建立永久基地 。除了月球之外,还有计划开展前往火星、甚至更远处的载人任务 。这些对我们将是巨大的挑战,毕竟前往火星单程就要耗费6至9个月 。就算使用核火箭等新型推进技术,也要三个多月才能抵达火星 。
文章图片
除了漫长的旅程中、微引力和辐射给宇航员造成的身心压力之外,这类任务还要解决后勤方面的挑战(比如巨大的宇宙飞船、大量物资供应、以及巨额成本等等) 。因此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人类正在研究休眠技术,让宇航员在航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抵达火星后再开展探索即可 。
研究指出,火星任务的主要挑战在于,既要实现飞船重量的最优化,又要维持宇航员的身心健康 。单从物资来看,就要携带至少足够用两年的食物、水和药品等必需品 。
每位宇航员每天需要30千克物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太空辐射,以及各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挑战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压力 。我们采取的策略需要尽可能减少长时间待在飞船中导致的无聊感、孤独感和攻击性 。
这种策略需要使宇航员进入一种类似哺乳动物冬眠时的状态,包括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使生物体进入所谓的“假死”状态,从而更好地保存能量 。在太空飞行的背景下,只要将宇航员的新陈代谢率降低25%,便足以大大减少所需的物资量、以及生活空间的大小 。
休眠
文章图片
图为宇航员卡拉·巴隆在国际空间站上参加完“睡衣派对”后,在哥伦布实验舱中休息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休眠技术便已在医院中得到了采用 。通过降低患者体温,医生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率和新陈代谢水平,从而提高长时间复杂手术的成功率 。不过,这种方法不属于主动节能法,也不像真正的生物休眠那样具有多种益处 。
在自然界中,动物会通过冬眠来度过缺少食物的漫漫长冬 。在此期间,它们的心率、呼吸等基础功能都会显著降低,体温也会降至接近环境温度的水平 。
很多物种都会冬眠,比如缓步类生物、青蛙、以及各类爬行动物,不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熊 。人类要想在太空中休眠,熊也许是最好的模仿对象,因为熊的体重与人类差不多,冬眠时体温仅会下降几度,并且在进入冬眠状态前会增加体内脂肪 。
不过医学研究显示,与熊相比,人类肌肉质量和骨密度更容易流失,发生心脏衰减的风险也更大 。研究显示,熊在结束冬眠后依然很健康,只会损失少量肌肉,只需20天左右便可恢复正常状态 。这说明休眠有助于避免因缺少使用导致的肌肉与骨骼萎缩症,还可以减少组织损伤 。
人类体内较低的睾酮水平似乎是一大关键因素,因为雌激素在能量新陈代谢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同激素在女性和男性体内的平衡情况、以及它们在调节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女性似乎更适合开展这类任务 。
休眠舱
文章图片
国际空间站上的睡眠方式 。
要想实现深空休眠技术,工程师需要打造具有微调功能的软壳休眠舱,为宇航员提供安静、低光照、高湿度、低温(10℃以下)的休眠环境 。宇航员也需要穿着特殊的服装,避免身体过热;还要穿戴各种传感器,用于监测身体姿势、体温和心率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