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多天漫长而小心翼翼的妊娠期以及痛苦的分娩过程,准妈妈终于晋升为新妈妈 。然而突然的角色转换、宝宝的哭闹、家人关注度的转移……很多因素导致新妈妈一时难以接受生活的重大转变,这时就有机会产生产后抑郁症,也称作baby blues(产后情绪低落) 。
文章插图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产生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因素是内分泌的变化 。妇女在怀孕时,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后,雌激素迅速下降 。
心理因素包括太担心孩子,无法应付产后忙碌的生活,不能接受自身的角色变化等 。
文章插图
什么样的情况,能被定义为产后抑郁?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定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在产后两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 , 首先必须具备①②两条 。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感;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⑧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
文章插图
产后抑郁症一般出现在产后什么时候,持续多久?一半以上的产后抑郁症发病会在产后6周出现,高峰期在第10周 , 持续几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抑郁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产后抑郁症预后良好,约70%患者于1年内治愈,仅极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多高?有研究表明,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 blues”,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 , 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可是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只认为这是女性的耐心不够,或者归类于刚做妈妈的不熟练,很多悲剧也是因此出现 。
文章插图
产后抑郁症能自愈吗?产后抑郁症是妈妈们产后要过的一个难关 , 病发率极高,但病情有轻有重,轻度的产后抑郁症能自愈 。现在为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提几点有助于自愈的建议: 1、适当的自我宣泄 。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比如阅读、参加集体活动、运动、向朋友诉说等方式 。
2、家人的帮助 。尤其是丈夫 , 要了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并给产妇细心的呵护,主动承担家务和照顾宝宝 。
文章插图
3、不可小觑的营养疗法 。孕妇不管在妊娠期还是产后,都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吃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b的食物,尤其是产后 , 家人可给产妇做一些可口的饭菜 , 营养全面有利于精神健康 。4、物理疗法 。这种方法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无副作用,主要是借助提高5-HT的分泌量来释放甲肾上腺素,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使患者可以有效的抑制自己的情绪,缓解之前消极沮丧的心理状态 。
文章插图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1、孕期坚持运动以提高体质 。常坐办公室的孕妈 , 最好每天参加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为分娩、产后照料宝宝及身体在产后尽早康复进行体能储备 , 以便适应繁忙的母亲角色 。2、尽情投入享受运动有助振奋精神 。产后多做运动,特别是在心情不好时 。最好选择自己能够尽情投入的享受运动,这样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让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 。3、产后不要过多人打扰 。产后要充分睡眠和休息,过度困乏直接影响新妈妈的情绪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 。同时,新妈妈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要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尤其是敏感问题 , 如婴儿性别、体形恢复及经济负担加重等 。
文章插图
4、帮助新妈妈认同母亲角色 。新妈妈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小宝宝,经常与他们情感交流,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样可发挥母亲间的交流和鼓励,消除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5、不要把自己完全闭锁在家里 。如果身体没有不舒服,天气较好时可带宝宝外出散步,吸吸新鲜空气,让心情开朗起来 。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想一些高兴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降低期望值,最好能与好友们在一起,安全度过心理危机 。
【产后抑郁症百分之十的发病率,会有你吗?】 6、丈夫要帮助照料婴儿并做家务 。丈夫尽量避免出门 , 积极主动给宝宝洗澡、换尿布,并承担其他家务 。小宝宝夜里经常会哭闹,丈夫应该与母子同住一起,帮助照料,避免新妈妈产生委屈情绪 。小馨寄语:产妇在经历了那么辛苦的分娩过程后,往往会出现精神情绪的改变 ,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人跟她们一起来对抗这种情绪问题啦~
推荐阅读
- 产后子宫恢复时间表新妈妈不可错过
- 揭秘产后腰痛的元凶
- 一个孕妈自述:产后养娃7月,我是怎样一步步抑郁的
- 注意几个小细节,让你躲开剖腹产后腰痛
- 产后恶露是怎么回事?谁说它是脏东西?
- 产后锻炼:家用7分钟快速流汗HIIT有氧训练
- 附产后二周滋补食谱 生完宝宝后,可选的美食这么多?
- 孕妈妈如何有效预防“产后生理痛”?
- 产后瘦身效果不佳?看看这些秘方!
- 产后妈妈一定要预防这6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