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是什么年龄段
文章插图
【青壮年是什么年龄段,壮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青壮年是20-45岁 。青壮年通常指青年和中年阶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0-45岁之间算青壮年,45-65岁之间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老年前期,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
壮年指的是什么年龄段1、壮年的年龄段应在青年和中年范围内,有句话叫“青壮年”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是细分的话,壮年应是25-45岁,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身体状况是最旺盛的 。
2、现在的年龄段:0-7童年,8-13少年,14-25青年,26-35壮年,36-45盛年,46-55达年,56-65中年,66-75老年,76-85寿年,86-100暮年 。你知道时代少年少年: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时代 。
青年: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人 。~时代 。
壮年:三四十岁的年纪 。
青壮年:涵盖青年到壮年这段时间 。即十五六岁到三四十岁左右 。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 。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扩展资料:
各种年龄的称谓:
1)13—14岁(女)――豆蔻年华
2)13—15岁——舞勺之年
3)15岁(女)——及笄之年
4)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5)16岁(女)――碧玉年华
6)15—20岁——舞象之年
7)20岁(男)――弱冠
8)20岁(女)――桃李年华
9)24岁(女)――花蓓(信)年华
10)30岁(女)――半老徐娘
11)30岁(男)――而立之年
12)40岁(男)――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划分标准中国的年龄分段:
1.幼儿
0岁—2.5岁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2.童年 。
2.5岁—6岁
幼儿期2.5岁后—6岁;
3.少年 。
7岁—17岁 。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
4.青年 。
18岁—40岁 。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5.壮年
41—48岁
壮实期41—48岁;
6.中年 。
48—65岁 。
(1)稳健期49—55岁;
(2)调整期56-65岁;
7.老年 。
66岁以后 。
(1)初老期67—72岁;
(2)中老期73—84岁;
(3)年老期85岁以后 。
扩展资料:
在20世纪的末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
这5个年龄段的划分,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
1、童年(10 岁)
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整数就该懂事了 。
2、少年(10-20 岁)
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如果还和别的孩子比较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将相之门,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贱的还为家庭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 。出身富豪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
3、而立之年(30 岁)
三十岁时,已成家立业,为父为母 。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 。大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 。会过日子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 。
4、不惑之年(40 岁)
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咋过就咋过 。不会再轻易被别人议论左右,这点本事应该有的,否则也对不起‘不惑’这两字啊 。
5、知天命之年(50 岁)
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看新贵飞扬跋扈,可不动声色 。看大款挥金如土,也气定神闲,耐住性子 。
6、耳顺之年(60 岁)
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是退休干部;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 。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 。
7、古来稀(70 岁)
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事情更广 。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但是不是说明都可以不再计较了,这个岁数的老人,要有三样特别积极: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名声 。
推荐阅读
- 幼荻是什么意思
- 挑选钻石注意事项是什么 钻石应注意什么
- cf卡鬼是什么意思
- 钱的概念是什么
- 孕妇梦见看见车祸现场是什么意思
- 快手极速版是什么
- 将心比心中比是什么意思
- 烟是什么
- 比基尼区是什么部位
- 4月19日是什么节日 普通话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