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近来医学界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
文章插图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 。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补救措施:
1、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 171~513umol/l(10~30mg/dl) 。如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 。若停止哺乳,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
3、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 。
4、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推荐阅读
- 新生儿怎样选择合适衣物
- 猪母乳钓鱼怎么用
-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 母乳保鲜袋
- 给宝宝上户口需要什么
- 新生儿办社保卡需要什么资料
- 养仓鼠的十大禁忌 喂养仓鼠的人注意了
- 母乳浇花的正确方法 母乳浇花怎么做
- 2021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 2021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精选
- 婴儿大便水多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