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最近,志玲姐姐结婚的新闻恐怕是关于爱情与婚姻话题最为热闹的讨论了 。许多人感慨,林志玲多年不急不躁的等待又让大家相信了爱情 。志玲姐姐在宣布结婚的微博里写道:“爱情是一瞬间的礼物 。”
这是一个典型的“浪漫爱”式的观念与信仰 。爱情似乎应当是一种瞬间的、天雷勾动地火的化学反应,是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 。但事实上,这样的“浪漫爱”可能在不少人的婚姻与爱情里从未发生过,或者,即使发生过,又转瞬即逝了 。除了浪漫,爱情,尤其是婚姻里的爱情,常常展现出一副更加现实的面孔 。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志玲姐姐发微博宣布结婚,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令人不由感慨爱情的不易 。
与浪漫爱情的邂逅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我们常常调侃的一种人为的“邂逅”——相亲 。它之所以常常被调侃,甚至被批判,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它的非浪漫 、非自然 。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相亲”?为什么有的人会抗拒“相亲”?当我们抗拒“相亲”时,我们抗拒的是什么?
不久前,一本讲述中国大龄女孩相亲经历的小说《相亲者女》横空出世 。当然,用“横空出世”来形容或许不太准确,毕竟这本小说植根于中国相亲社会深厚而广袤的土壤中,即使没有一个叫做周婉京的人来写,也终会有某个作者将此作为一个重要人类命题写入某本小说中 。但周婉京的特别在于,她以理论和田野考察的视角切入,写出了一本并不理论的、幽默而“世俗”的小说 。“相亲”在她那里,变成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哲学思辨 。
今天,我们采访整理了大家对“相亲”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其中有男生、有女生;有抗拒相亲的人、也有赞同相亲的人;而这背后,反映了我们对于爱情与婚姻、对于社会结构、对于人之存在的种种认识 。希望你能耐心读完这些受访者的观点,或许,某些探讨会打开你认识相亲甚至世界的另一扇门 。你对相亲持何种态度?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采写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杨司奇
我们如何看待相亲?周婉京说:“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寻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 。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一场关于《相亲者女》的新书分享活动上,一个没有相亲过的女孩在提问时无法自控地哭了 。
关于女孩哭泣的缘由,除了形而下的迷惘,多少裹挟着些形而上的困惑 。她谈到,自己是有男朋友的,因为去法国留过学,对于自由的恋爱与婚姻关系无比向往 。但是,她的焦虑正是植根于她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尽快找到一个有能力的人嫁掉,希望她放弃读书深造的想法——“读得多不如嫁得好”,很多家长都这样劝说这些姑娘们 。还有一些父母觉得,读那么多书,最后却落得孤老一生,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失败的人生 。尽管她想反抗,但她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无力感,那是一种她在现阶段没有能力反抗的力量 。她因此意识到,或许她也将和千千万万甚至上亿的女性一样,走上相亲之路 。她对相亲感到恐惧 。
那一刻我意识到,相亲并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它几乎与所有人相关,因为它所包含的问题是很广泛、很本质的 。
相亲的目的是什么?相亲指不指向爱情和婚姻?如果指向婚姻,那婚姻又指向什么?如果说结婚的需求是多样的,为爱情而结婚、为稳定的经济关系而结婚、为一个灵魂的交往者
(包含友谊的目的)
而结婚,这三种需求,又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统一?
很多人之所以拒斥相亲,是因为这背后存在着一条相亲鄙视链,在这样的偏见下,相亲就和非自由恋爱、甚至人工受孕联系在了一起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康德式的古典命题,所有不是自然的东西都不够美吗?自然的边界又在哪里?
顺着这本小说所抛出的种种疑问,书评君搜寻了通过相亲找到伴侣、或者有过相亲经历、或者拒绝相亲、或者对相亲有自己独特看法的人 。访谈 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但又不局限于此:
你对相亲持怎样的态度?你相亲的目的是什么?相亲时会主要考虑哪些问题?你参与过的相亲是哪种/哪些形式?线上交友、豆瓣征友这些算不算相亲?相亲的边界/定义是什么?如果说相亲是一种算法,你是否会抗拒这种算法?相亲时,男女各自处于怎样的位置?相亲与自由恋爱是否冲突?有人会说,通过相亲产生的爱情是一种“不自然”的爱情,你是否会抗拒这种“不自然”?或者说,“自然恋爱”与“非自然恋爱”的边界在哪里?只有自然的是最好的吗……
恋爱的怦然心动是相亲很难遇到的
@旭仔(男) 某乡镇国企员工 通过相亲结婚
我不抗拒相亲,但觉得不自然 。很多时候,两个相亲的人坐在一起很尴尬,不知该聊些什么 。相亲又是各种价值观冲突、碰撞的一个过程 。
自由恋爱多是出于纯粹、天然的好感,往往从友情升华到爱情,对彼此有了相对了解后才去谈婚论嫁,所以会更多一点怦然心动,这种滋味不是相亲能有的 。相亲组织的家庭很和谐,但是缺乏长时间的交流与认知,是出于对生活的某种无奈 。我曾经喜欢过一个女生,种种原因没有表达,那时候种种不确定和生活的茫然无措压迫着我 。后来我们的生活轨迹相距越来越远,我开始相亲,匆忙中结婚了,但是直到如今,我依然觉得,她是我心中特别特别珍惜的人 。后来偶然聊起,我才知道她也曾有过类似的情绪,不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一念就是一生 。
自由恋爱,往往有一见倾心和日久生情两种,但无论哪一种,两个人都会有彼此前进与撤退的安全距离 。而相亲,是直接上来谈感情 。而且相亲大都是在工作之后,这时会有更多的“交换”因素在里面,家庭背景、工作单位、职业发展、学历水平、相貌气质……所以很多人总是在各种条件的权衡下,慢慢成为剩男剩女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所在地方的观念 。越小的地方,人们结婚越早,如果30岁还没有结婚,不论男女都会很着急,怕被亲戚朋友说这说那,所以有的时候是不愿让父母操心而妥协,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就找个过得去的在一起过日子了 。
延伸阅读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剩女”时代》,作者: 洪理达,译者: 李雪顺,版本: 鹭江出版社 2016年1月
我跟男性交流比较多,所以都是从男性角度出发的,但是我感觉,相亲过程中,还是男性占主动 。两个人第一次相亲见面,如果男生不想联系,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更多时候,女性处于被爱的位置,在感情世界里男性占主动权,所以受伤最深的总是女性 。
不管是相亲还是以前,我的择偶标准一直很明确,最重要的是要有纯净的心灵,这个话题可能比较抽象,但这是一种情绪,学历高的不一定有才华,真正的精神积淀是读书和为人行事积累的,还有人的天性 。如果说相亲有“算法”的话,我觉得我最看重的是我对女生从心底里的欣赏,这个是“1”,其他因素都是后缀“0”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的容颜会衰老、金钱会贬值、金钱满足后也会觉得无趣、权力可能会发生斗争,但是我觉得,婚姻就是两个人白头偕老、内心最纯粹最单纯的感情,这样才可能会长久 。当然,在彼此欣赏的过程中,金钱、地位、容貌,也不是不考虑的,不过这些都是后缀“0”,有“1”的前提下当然越多越好 。可能爱情和婚姻里也讲究“门当户对” 。古代的“门当户对”是指两个家庭,现在,我觉得是指两个人的志趣相投,相互珍惜,相互欣赏 。
相亲的边界可能是模糊的
@阿瑾(女) 北京某律所职员 有些拒绝相亲
相亲有很多形式,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 。你说我在网上认识的、见个面,算不算呢?哪种又是自然认识的呢?还真不好界定 。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出去爬山,也是朋友带着介绍大家认识的目的组织的,这种就算是比较宽泛的相亲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的,可能是那种比较传统、形式很单一的相亲,这种我也是有些排斥的 。我喜欢在活动中去认识了解别人,而不是见个面吃个饭那种 。
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参加相亲的,和很多因素有关 。有时候,相亲这个事还跟北漂的生活状态有关 。我有一个朋友,家里一直催她回家,说如果今年年底还找不到男朋友就必须回去,所以她周末都热衷于参加各种相亲会,她会觉得,通过户外活动这种方式认识人,太慢了 。
可能也不是拒绝相亲,谁会拒绝认识人呢?不过是在拒绝社会传统的压迫感和束缚感 。如果相亲这种方式能够让我遇到相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问题在于,现在的相亲市场把个人商品化、物化了 。很多条件都是明码标价的,感觉不到对个体的尊重 。前不久回家,也有人和我说,读书就是为了嫁得好 。好像我读书越多,反而嫁得不好了 。其实本质上就是不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他们觉得我们要像他们以为的那样生活才会幸福 。
还有就是,我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这个因素也让我不能接受随便的相亲 。有时候,男生有更多主动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年龄是禁锢女生的催命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 。我母亲不会催我,但是我自己也觉得,适龄的优质男生越来越少了 。
父母的婚姻幸福可能也会影响到相亲与否 。我父母是高中同学,自由恋爱,非常幸福 。他们当年极力争取走到了一起,异地四年,克服了巨大的城乡差距 。可能我的观念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人们应该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包容了,其实也可以放平心态,就当认识一个人吧,像尊重一个陌生人一样尊重他,对陌生人我们也要保持善意啊 。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不要排斥相亲?也许你的相亲对象可以成为朋友?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被强行介绍异性,这本身就令人充满恐惧
@Jack(男) 某金融国企员工 强烈拒绝相亲
我对相亲是比较反感的 。被父母或亲戚强行介绍认识一位素不相识的异性,这本身就充满恐惧感;现代人,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都具有较高的独立意识,对异性、对感情,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期许 。往往,这些期许与情感都是很细腻的,平时不轻易示人的,埋藏在灵魂深处的,只有当遇到合适的人时才会显露出来 。可想而知,长辈通过“简单粗暴的”强行撮合便试图解决子女的终身大事,简直是对这种细腻人格的践踏,至少也是对个人的不尊重 。现代的婚姻早已不再满足于“搭伙过日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便找个人算了”这种浅层的刚需,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灵魂层面上的共鸣 。
我觉得豆瓣征友这些并不算相亲,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自己主观意愿的支配下所做的事情,应属于社交 。如果遇到合适的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也不失为一种择偶方式 。但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把它上纲上线为一种相亲手段 。我不喜欢那种“算法”式的匹配,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意识是感性的,很难用理性的归纳法来总结,用算法特征去匹配两个不同个体的性格,抹杀了我们身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
相亲与自由恋爱也不能笼统地判定为“冲突” 。那些通过相亲最后走到一起的也不能视为“非自然恋爱”,由相亲而产生的爱情也不是“不自然的” 。理由很简单:能产生出爱情就说明找到了对的感觉,即使当初是通过介绍认识的,但自从“产生出爱情”以后,便属于“自然的恋爱”范畴了 。“自然的”与“非自然的恋爱”其边界也在于此:两方能否产生共鸣,渐生好感,萌生爱意,而不在于两人相识的形式 。
相亲只是一种相遇的方式
@小镜(女) 某高校在读博士 不拒绝相亲
我觉得相亲很正常,又不是说见面就一定要结婚 。就当朋友见面嘛 。我一般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行就当约顿饭,开不开心其实都是看自己 。至于我参加相亲的初衷,只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但是自己也不会抗拒这件事罢了 。
很好奇大家对于自由恋爱的定义是什么样子的?我的想法是:双方可以共同在自愿的条件下选择开启一段关系 。相亲只是一种相遇的方式,能否继续下去,完全是双方的自由选择,并没有谁逼着下婚书聘礼一定要结婚 。最多是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基本信息,并且经过了你的朋友或者家人的鉴定 。不过容易遇见的问题是,你和对方的根本诉求不一致,比如我没急着结婚,但对方相亲就是为了结婚 。我觉得,这在本质上和上学时室友跟你说今天有个男生来和她打听你,想要你的微信号这种,是一样的 。
活生生的人打成了纸片子,还有更无趣的吗?
@阿森(男) 某国家机关公务员 态度摇摆中,目前拒斥
我对于相亲本身,并无好恶 。但十次左右的经历下来,就会发现多半不靠谱,浪费时间,而且牵扯人情关系等,因而现在是拒斥的 。相亲不是两方之间的事,不是次次拒绝就好 。
相亲这个活动本身应该是以结婚为目的 。交往之目的,也应包含结婚之目标 。父母的压迫可能只是我们心理的预设,其实未必有,他们可能只是建议,为工作忙碌、生活圈窄小的儿女提供更大一点的社交窗口 。我不喜欢父母过问此事,也会拒绝,但仍会感谢好意,谈不上妥协,但也不可能主动 。我对相亲没有预期,目前也不想相亲,只想好好生活,分明有更多值得投入时间的活动 。
延伸阅读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单身社会》,作者: 克里南伯格,译者: 沈开喜,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年2月
我参与过联谊会,不知这算不算相亲的一种形式 。这样的场合有过三四次 。如果私下单约的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包括提前微信沟通等,所以一般会看准再约,或主动,或被约,那都算是约会啦 。完全不了解、没好感的情况下,不会浪费时间 。线上线下,在这个时代本无清晰分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时间配置、行为区间上,本来就已经大幅度向线上转移,岂独不计相亲?这甚至高于其他活动的在线化程度 。可以说,线上社交已经几乎完全拟制了传统线下的一切社交功能,目的、作用、甚至体验都高度接近,那么一个形式的差别就非常不重要了 。相亲的边界在哪,很难说,外延不好把握,语义也在时时变化 。
关于相亲的这种算法,就是一种类似潜规则的潜算法吧,人人都知道,也不会藏着掖着不好提,但就是没有规范依据 。
(笑)
我觉得是个值得玩味的社会现象 。有趣的人,眼里先看见有趣;无趣的人,也需要找到一种标准,那就是这种“算法” 。什么京籍京户年入百万房车学历,不是跟打牌一样?活生生的人,打成了纸片子,还有更无趣的吗?就算相亲,也不是这样子的 。此种恶现象,点名道姓的话,以北京天坛、上海人民公园为典型,那里一切都围绕适龄适婚人士,但你几乎看不到本人,而主要是他们着急的父母亲友 。为什么如此重要和在乎体验感
(比如眼缘等)
的事,可以由人代理?因为复杂的活人,已经被他们抽象为简单的履历数据,没有眼神,只有算法 。这本应是个人性抵抗算法的时代,却总有人自甘……说跑题了 。
关于相亲与自由恋爱的问题,要看是哪一种相亲样态了 。我所能接受的相亲,不冲突 。“不自然”肯定多少会有的 。但如果很需要结婚了,这都小事 。这个边界比刚才那个还要虚,不是很能把握 。
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相亲本身
@罐头(女) 文字工作者 相亲过,但始终犹疑
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从大三就开始相亲了,已经相亲过十几次 。除了有两次是我的好朋友看我一直没谈恋爱,在我临近硕士毕业时热心帮我撺掇的,其他都是父母“简单粗暴”地塞给我的 。说“简单粗暴”,可能我父母听到会很生气,因为他们的确是想让我“好”,想为我的未来早做打算,但我的实际感受就是如此 。
所以,很多人谈到相亲时,会谈到“妥协”一词 。我可能并不是在“妥协”,而是在与父母周旋,这更多地涉及一种家庭关系 。我的父母想让我去相亲,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相亲是最好的方式,只是他们觉得,就这样一直一个人,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他们会觉得,当你老了,如果还没有建立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孩子,你就是非常孤苦伶仃的、非常悲惨的一种状态 。尤其是我念了很多年的书,我的母亲觉得,是读书耽误了我,而我有可能孤独终老的命运也辜负了我所读的那些书 。这是个悖论,是我母亲的逻辑 。
我尽了很多力,依然无法扭转上一辈的逻辑,所以也只能以我的方式坚持着,同时努力爱着他们 。当然,父母对于未来的这种担忧,对于孤独的这种茫然无措,我也会感同身受,但我还是不愿将自己交付在一种匆匆达成的物质关系里 。我的父亲会发给我各种数字,身高、年龄、年薪、房子面积等等,我看到这些数字就感到难过,为什么婚姻要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呢?他们已经直接略过了爱情 。当然,这是因为我已经过了他们眼中酝酿爱情的年龄,爱情如今对于我,是奢侈的,过日子的逻辑才是真理 。但当我硬着头皮去相亲时,我还是尽量期待着遇到一个相契的灵魂,渴望建立一种精神关系,虽然明知几乎不可能 。
延伸阅读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固然,我不喜欢怀有某种目的的相遇,不喜欢相亲那种一上来就谈感情的方式 。我无法判断这是否自然,我只能说我不喜欢“目的”先行 。我并非十分地讨厌相亲,我只是讨厌人们谈论相亲的那些“条件” 。我依然十分渴望着爱情的降临,这对于我也是一种理想主义了 。但我还是会有一些困惑,我的困惑并不在于相亲与否,而在于:当你就是一直遇不到一个喜欢的人,遇不到一个你觉得可以一起走下去、一起建立家庭的人,可能就要一个人一辈子了或者也许到很晚很晚你才遇到那个人,而此时父母已经老了,他们是如此的希望你能不再漂泊,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你能够有一个可期的未来,但那一天迟迟无法到来,他们因此感到茫然与绝望,心灵得不到安宁 。你会真的觉得很抱歉 。但这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
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倒不是因为对相亲这件事存在多大的偏见,而是说父母始终想要你赶紧去做那些“确定”的事情,结婚、建立家庭、生孩子、进入墓穴,如果没有这些,你就是很失败的人 。有时候,你会觉得心里很抵抗 。尤其是当这种抵抗和你对父母的歉疚混杂在一起,以及和你本身很想获得一个爱人的渴望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你是有着很深的茫然的 。而爱情与工作,又是如此紧密关联,如果工作可以带来某些满足感,爱情本身并不是那么急迫,但是当你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时,感情的不在场尤其折磨你的灵魂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境遇 。
说到“算法”,说到“婚恋市场”,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有些女生的确会受到某种社会规训的影响,出现这种物化自我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年龄,担心自己的外貌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她太渴望重新体验到那种爱与被爱的感觉了,试了很多方式,包括豆瓣征友、包括相亲会,但是当她置身相亲会中,她发现大家都在利用她,漂亮的女人会请求和她搭伙吸引到男人,男人则会和她搭讪打听漂亮女人的信息 。她伤心地离开了相亲会,并发誓再也不会参加 。是因为她不够好吗?肯定不是 。但是在“相亲市场”上,人们只能看到外在的东西 。
很多时候我觉得,这是整体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当一个产业、一个市场形成的时候,有一种集体的运作力量来扩大这种焦虑,女性身处其间就会觉得自己被剩下了,觉得自己很没有吸引力,焦虑成为一种很真实的存在 。当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去参加这种活动的时候,即使去之前不是这样想的,但是在那样密集的词语轰炸之下,可能会不自觉地被环境所迷惑 。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说明女性的自我还不够牢固,容易随着周围的环境摇摆晃动 。这可能从根本上还是涉及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于“我是谁”还没有认识清楚 。所以这涉及很多很多,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相亲本身 。
相亲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坏
@安东尼(男) 某高校准硕士毕业生 对相亲持积极态度
对于相亲,我并没有很抵触,还挺积极的 。即使不能谈恋爱,交个朋友也是可以的 。我的目的也并没有特别以结婚为导向 。如果第一印象可以,就继续互相了解,如果第一面不是那么有感觉,就不再接触,也没事 。
我对相亲的定义还是挺狭义的 。首先相亲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至少是以谈恋爱、以感情为目的的一种社交 。线上社交我觉得不算,我不太认同这种相亲方式,毕竟谈恋爱、结婚,是跟真正的人谈,又不能一直保持线上关系 。
我从来不抵触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来解决一些问题,当然我也不会完全基于算法来选择我的结婚对象,但如果这个算法可以帮助我寻找到合适的,我对它并不完全排斥 。肯定不能被算法本身所操纵,那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问题在于我如何设置这个算法 。因为它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意识,所以大家其实更可能讨论的是,他们所使用的算法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
我并不觉得有“自然恋爱”和“不自然恋爱”这种区分 。什么叫自然恋爱呢?通过介绍的就不自然了吗?我觉得恋爱本身是一种感情关系,很难去谈它自然不自然,除非你把情感、爱情、婚姻当作一种工具 。这个事情本身与相亲无关,如果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无论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都是不自然的,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工具的定义了 。如果只是把相亲当作一种结交、认识更多人的机会的话,它并不存在任何冲突 。
我觉得“怎么开始”这件事情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都是后面的事情 。谈恋爱之前我们各种想,感觉人家介绍或者相亲不自然,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成为影响情感关系的一种理由,情感当中更多的应该是去考虑能不能包容、能不能有同理心这些东西 。这取决于你看待情感的方式、你的爱情观、你怎么看待婚姻 。自然不自然是恋爱之后的事,跟相亲没有关系,不是说相亲了就不好,相亲之后就不自然了,不是这样的 。其实我觉得大家真的可以去尝试一下这样的形式,没有什么不好的 。有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父母促使这件事的一些方式不好,让你对此产生了拒斥 。相亲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坏 。
延伸阅读
相亲的定义是什么 相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会饮篇》,作者: 柏拉图,译者: 王太庆,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13年1月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feminism的人,我希望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相亲当中,我们彼此的交谈关系是平等的,不会说谁比谁优秀,也不会说你是女性,到一定年龄你就不好了 。迫切地需要结婚,我对此是不认可的 。为什么大家会对结婚感到很着急?有些女生觉得自己过了一定年龄就很难结婚了,在婚恋市场没有吸引力了 。婚恋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定义 。什么叫婚恋市场,这就是一种物化,把人当成一种商品,为什么要把一个人当成商品呢?我很讨厌这样的说法 。只有将人变成商品之后,才会定义它的价值和优劣,整个就进入了一种错误的评价体系里 。
中国女性很多时候是在被动地接受情感关系,这本身不是相亲的问题,由相亲问题可以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所以我其实更多地去呼唤女性个体的价值,而不是被社会定义的价值,被男性定义的价值,被生育定义的价值,这个价值应该是来自于女性个体本身的,而不是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影响和定义的 。多谈一点,为什么女生不能追男生呢?我很少见到女生主动,甚至有的女生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也不主动 。东方女性很多都是这种特质,很少直接表达我们的情感 。在我看来,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太含蓄,有时候非要拐弯抹角,这其实是很无效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都因此错过了 。
关于这些,只能慢慢去影响身边的人,因为很多思想很难改变,尤其是父母一辈的人 。社会现有的基数还是很大,只能慢慢去渗透,通过教育这种途径,一部分一部分地改变这些人,一步一步地改变这个社会 。我觉得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如果我们已经有这个意识的话,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样至少能为这个社会整体观念的改变做出一点努力 。
采写:新京报采访人员 杨司奇
编辑:走走、风小杨
校对:薛京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