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

槲寄生〔拉丁学名: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别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松树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呈绿色;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
植物带叶的茎枝可供药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 。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其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被英国德鲁伊视为圣物,在英语里有特殊的寓意 。

槲寄生

文章插图
槲寄生的功效和作用⑴对心血管的作用
鲜叶的乙醇浸液给麻醉兔、狗皮下注射,可使血压下降达1h以上 。
槲寄生注射液0.25g/100ml洛氏液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扩张冠脉作用, 也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总黄酮12.5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狗可明显降低动脉压, 减慢心率;总黄酮20mg/kg静脉注射,使麻醉狗冠脉流量增加, 冠脉阻力下降,并一定程度降低动-静脉氧差和心肌耗氧量 。
⑵对脑啡肽含量的影响:槲寄生煎剂5g/只灌胃, 对脱氧皮质酮盐性高血压大鼠所出现的脑干、纹状体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含量的升高,下丘脑甲脑啡肽含量的降低, 能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
⑶另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
⑷改善微循环 。
⑸降压作用 。
⑹抗血小板凝聚作用:静脉注射槲寄生总苷注射液2.5mg/kg和5mg/kg,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维持时间约1小时 。体外给予总苷1.6mg/ml、3.2mg/ml和6.4mg/ml,对ADP、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畦作用与8mg/ml乙烯水杨酸作用相仿 。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试验表明,静脉注射总苷10mg/kg能显著抑制动脉内血栓形成 。给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肌肉注射总苷注射液40mg,每日1次,连续14天,可显著抑制ADP和肾上腺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槲寄生】⑺抗肿瘤作用:给体内移植型肿瘤小鼠分别腹腔注射槲寄生总生物碱50mg/kg和75g/kg,连用7~10天 。结果表明,槲寄生总碱对Lewis肺癌、S37实体型肿瘤、EAC、S180、ARS及L1210白血病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较明显地抑制C57BL/6小鼠Lewis费按肺转移的作用 。
⑻其它作用:槲寄生能不同程度地损伤体外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抑制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前列环素I2(PG I2),但经凝血酶激发后的内皮细胞合成释放PG I2功能未受影响 。此外,槲寄生还抑制凝血酶激发前后内皮细胞合成释放Von Wlillibrand因子(vWF)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槲寄生多糖及其中性组分共同培养均可显著增加其TNF-α、IL-1的分泌 。
槲寄生

文章插图
槲寄生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
主含黄酮类化合物: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3’-甲基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zin-3-O-β-D-glucoside), 异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3′-甲基圣草素(3-methyleriodictyol),3′-甲基圣草素-7-葡萄糖甙(3′-methylerlodi ctyol-7-O-β-D-glucoside)又称槲寄甙甲,槲寄生新甙(viscumneoside)Ⅰ、Ⅱ、Ⅲ、Ⅳ、Ⅴ、Ⅵ、Ⅶ 。还含三萜类化合物:β-香树脂醇(β-amyranol),β-乙酰基香树脂醇(β-acety-lamyranol),β-香树脂二醇(β-amyrandiol),羽扇豆醇(lupe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烨脂酸(betulic acid),棕相酸-β-香树脂醇酯(β-amyrin palmitate),乙酸-β-香树脂醇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还含其他甙类:丁香甙(syringin),丁香甙元-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哺葡萄糖〔syringenin-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鹅掌楸甙(liriodendrin),2,3-丁二醇-3-O-单葡萄糖甙(butan-2,3-diol-3-O-monoglucoside) 。又含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有机酸 。
实用方剂
舒脉宁冲剂:槲寄生3500g,蔗糖粉适量 。槲寄生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膏,按浸膏含量计算,加适量蔗糖粉,混匀,制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9000g,分装,即得 。该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每袋19g 。功能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 。4周为1疗程 。(《吉林省药品标准》1986 年)
舒筋活血片:(处方)红花80g ,香附(制)300g ,狗脊(制)400g,香加皮200g,络石藤300g,伸筋草300g,泽兰叶300g,槲寄生400g,鸡血藤 300g,自然铜(煅)50g 。
注射液:槲寄生2000g,吐温-801.5m1,注射用水适量 。槲寄生切片,以乙醇加热回流3次,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 。浓缩滤液成稠膏,放冷,加入氯仿、水,振摇,静置分层,分取水层,减压浓缩至每lml相当于生药5g,浓缩液过聚酰胺柱,水洗脱液调pH值为6.0~7.0,脱色,加吐温-80,滤过,再加注射用水制成1000ml,滤过,灌封,每支2ml,灭菌,即得 。该品为棕色澄明液体 。与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反应,紫外灯下显亮黄色荧光斑点;该品滴于滤纸上干燥后,与碳酸钠试液反应斑点显橙色 。功能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乙型肝炎 。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4~6ml,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混匀推注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匀后滴注 。
观赏
人们通常认为寄生植物会对寄主生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园林中应用很少 。槲寄生以其优良的特性在国内的一些景区形成了特殊的景观,并逐渐引起园林工作者的注意 。
⑴意境美
槲寄生是中国北方地区少见的常绿植物之一,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早春季节,其肥厚的对生叶片十分可爱,给寒冷的北方带来一丝生机 。在冰雪覆盖之际,槲寄生无疑给当地单调的背景增添了绿意,是良好的早春观业植物 。
⑵形态美
槲寄生的生长方式是典型的二叉分枝,近观其多年生的个体形态曲折优美 。由于槲寄生通常成簇生长在寄主的不同部位,远观像一个个生长在树上的鸟巢,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游览兴致 。
⑶色彩美
每年进入9月以后,槲寄生果实陆续成熟,从绿色逐渐变成红色或黄色,持续时间可至11~12月份 。2种果实型的植株常混生于同一寄主上,产生红黄相间的视觉效果;而雪后的槲寄生则呈现出红装素裹的对照,成为阔叶树种落叶后不可多得的观果植物 。
⑷生态美
野外观察表明,槲寄生作为一种半寄生植物,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对寄主的影响较小 。调查中没有发现因寄生而导致寄主死亡现象,其果实又是一些食果鸟类冬季的事物来源之一 。因而,槲寄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联系鸟类与其他木本植物的纽带,成为调节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
槲寄生的药用价值⑴治疗慢性气管炎
陈皮1.5g,槲寄生3g(又称“陈寄饮”),放入茶杯或碗中,用开水200ml冲泡,加盖放10分钟后服用 。第1次服一半,第2次服时加等量开水再服一半,依此日服3次,1剂连冲3日,饭前饭后服均可 。观察200例,结果近控42例(21%),显效69例(34. 5%) 。
⑵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
该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 。故可用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 。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常与独活、秦艽、桂枝及杜仲当归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
⑶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
该品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 。多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配用,如寿胎丸 。
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
⑸将槲寄生注射液12ml(相当于生药24g)与25%葡萄糖溶液20~40ml合并后供静脉注射,或18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14日 。在心律失常组中,少数病例采用肌注,方法为每次2~4ml,每日1~2次 。共治疗心绞痛181例,均有频发心绞痛,并有心电图ST-T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年龄29~78岁,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或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心律失常114例,多为冠心病、心肌炎所致,其中房性早搏17例,室性早搏45例,心房颤动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束支传导阻滞3例,窦房阻滞1例,其他22例(指窦性心动过缓并有多种心律失常者等) 。结果:181例心绞痛中,显效35例(19.4%),有效115例(63.5%),无效31例(17.1%),有效率为82.9% 。有177例治疗前及疗程第1、7、14日皆做用药前后心电图对比,其中显效18例(10.1%),有效76例(43%),无效83例(46.9%),有效率为53.1% 。心电图中有束支传导阻滞者用药后皆无变化 。
⑹在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中,以2年以内及4年以上者作对比,共57例,结果提示,病程长短对槲寄生疗效影响不大 。11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11例(9.4%),有效30例(26.3%),无效73例(64.3%),总有效率为35.7%,其中房性早搏有效率为35.3%,室性早搏为46.6%,阵发性房颤为50.0%,持久性房颤为16.6%,其他心律失常均无明显疗效 。由此可见,以阵发性房颤及室性早搏的疗效最佳 。治疗过程中,常见有注射后头胀、头晕、咽部热感、药味等,均为一过性,不影响治疗 。有2例出现皮疹 。1例有全身关节酸痛 。另有12例,于疗程中曾有畏寒、发热,其中多数仅为低热,但也有达38℃以上者,一般仍继续治疗,或于改用葡萄糖稀释注射后(这些病例起初系用生理盐水稀释)发热即见消失 。
槲寄生

文章插图
槲寄生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副作用
暂无副作用,建议服用时遵照医师 。
毒性研究
给小鼠灌肠活腹腔注射槲寄生溶液3g,72小时内无1只死亡,一次耐受量均为150g/kg以上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分别灌胃给予槲寄生冲剂30g/kg和75g/kg,每日2次,连续30d,对大鼠生长发育、血液学、肝功能及病理组织检查均无明显毒性 。
槲寄生的养殖方法生长习性
槲寄生,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它四季常青,开黄色花朵,入冬结出各色的浆果 。据记载,寄生于榆树的槲寄生果实为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果实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或山荆子的则呈红色或黄色 。
繁殖方法
槲寄生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每年秋冬季节,槲寄生的枝条上结满了桔红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实为食的鸟类有灰椋鸟、太平鸟、小太平鸟(俗称冬青鸟)、棕头鸦雀等 。到了冬天,这些鸟类会聚集在结有果实的槲寄生丛周围,一边嬉戏一边取吃果实 。由于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们在吃的过程中会在树枝上蹭嘴巴,这样就会使果核粘在树枝上;有的果核被它们吞进肚子里,就会随着粪便排出来,粘在树枝上 。这些种子并不能很快萌发,一般要经过3~5年才会萌发,长出新的小枝 。有时槲寄生的种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会长出小的槲寄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