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手足口病有针对疫苗吗? 孕育常识 打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 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那么打麻疹疫苗后的反应有哪些呢?
麻疹疫苗己使用40多年 , 实践证明 , 它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品 。接种后少数受种者局部可能出现的轻微红、肿、热、痛表现 , 范围不大 , 多在注射疫苗24小时出现 , 持续2—3天自行消退 。
约有5%—10%的儿童于接种疫苗后6—12天 , 可发生短暂的低热及一过性的皮疹 , 但发热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8.6℃ , 一般在2—3天即可恢复正常 , 往往不易被人觉察 , 个别儿童出现高热者 , 如持续时间超过2天以上 , 服些解热镇痛药物对症治疗也可很快恢复 , 发热儿童的精神、食欲不受影响 , 卡他症状不明显 , 皮疹偶尔出现也很稀疏 , 主要见于躯干部 , 多于1-2天自行消失 , 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
【儿童患手足口病有针对疫苗吗? 孕育常识 打麻疹疫苗后的反应】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热性惊厥 , 因此密切观察发热对症给药 , 使之肛温不超过38.5℃ , 并持续观察5—7天 , 可控制高热惊厥 。有癫痫史的儿童 , 接种后发生癫痫的危险性稍有增加 , 原来服用的抗癫痫药物需继续服用 , 不要停顿 , 接种后极个别人有过敏现象 , 可对症处理;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一般不需处理 。
打麻疹疫苗后的反应注射麻疹疫苗前后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 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多喝开水 。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 , 以免感染;接种疫苗后应该在现场休息30分钟 。
麻疹疫苗说明书:
1、本疫苗加水溶解后橘红色透明液体 。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是有杂菌生长) , 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有效期者均不可使用 。
2、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 用75%乙醇消毒皮肤 , 待干后再注射 。
3、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 , 可迅速灭活 , 应注意避光保存 。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状态后 , 可迅速导致效价降低 , 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 。用不完应废弃 , 因时间长了疫苗内的活病毒会很快死亡 , 使疫苗失效 。同时 , 疫苗中没有防腐剂 , 在空气中长了可能污染细菌 。
4、冻干麻疹疫苗虽已加保护剂 , 但因是活疫苗 , 所以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 , 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链系统 , 以确保疫苗的效价 。
5、注射后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 , 因丙种球蛋白含有麻疹抗体 , 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 , 干扰免疫效果 。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 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体即可产生抗体 , 这时就不受丙种球蛋白影响 。
夏天的时候 , 常常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 , 像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一项 。近年来 , 该病已经成为0—3岁宝宝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了 , 得病宝宝没及时医治的话 , 还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 所以需要大人特别注意防护 。市面上有很多疾病都会有针对性的疫苗 , 那么手足口病有针对疫苗吗?
手足口病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 , 主要靠防护和得病后的良好治疗 。
据统计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EV71 , 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 , 容易导致死亡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 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 型 ,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 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最为常见 。EV71又分为A、B、C三个基因型 , A型为原型株BrCr-CA-70;B型和C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B1、B2、B3、B4以及C1、C2、C3和C4亚型 ,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流行的EV71主要是C4亚型 。
由此可见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但种类多 , 而且型别较多 , 所以针对引起手足口病的所有病毒研发一种疫苗较为困难;当前疫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EV71 , 因为EV71危害大 , 容易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 , 但该疫苗目前仅处于研究阶段 , 进入临床尚需时日 , 另外一种新疫苗的问世也涉及到疫苗生产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难题 。
鉴于目前手足口病防控的严峻形势 , 我们呼吁科学家们和疫苗生产企业近快行动起来 , 研发出经济、有效的手足口病疫苗 , 给孩子和家长们带来健康的保证 。
引起宝宝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 , 虽然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很常见 , 但很有可能你宝宝这次是由其他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各个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 所以宝宝在得过一次这种病后 , 对其他病毒并没有特别的抵抗力 , 从而又会再次得上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 , 在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 通常临床症状不严重 , 也有极少数会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 。以往该病在我国的流行不严重 , 病情也较轻 。近些年该病有流行加重趋势 , 并时有死亡病例报告 。5岁以下的宝宝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对象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非常多 , 做好宝宝个人及家庭的卫生是预防这个病的关键 。
手足口病的预防
1、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 , 如发热、咽痛等 。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 。因此 ,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 ,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早期诊治 , 以免延误病情 。
2、就地隔离避免接触
发现有手足口征象的孩子 , 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 , 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 , 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
3、把住病从口入关
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 , 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 , 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 , 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 , 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
4、养成卫生习惯
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 , 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 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
5、强化环境卫生
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 , 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 。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 , 绝不允许污染用水 。
平常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 , 饭前饭后要洗手 , 平时屋内用薰醋的方法消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