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勋和爵是如何区分


爵 , 是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 , 是表示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一种尊号 。爵位起源很早 ,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 ,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 , 爵的等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如唐代的爵就分为九等:王、郡王嗣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 。爵位是与品挂钩的 , 如唐代的“王”为正一品 , 开国县男为从五品上 。爵都有相应的食邑 , 是其他品秩中没有的待遇 。
【唐朝的勋和爵是如何区分】勋 , 是授与有功者的称号 , 没有实际职务 。此称号起于南北朝 , 初名散官 , 至唐始称为勋官 , 历代沿袭 , 至清废除 。勋大多授予有军功的武官 , 可向上升迁 , 称为“转官” 。勋也是与品挂钩的 。隋代的勋定为十一等 , 唐代定勋官为十二等 , 即“十二转” , 最高者为十二转 , 号为“上柱国” , 相当于正二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