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介绍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介绍

文章插图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 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 , 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 始于立春 , 终于大寒 , 周而复始 , 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 , 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 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 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 , 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 , 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 , 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 , 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 到秦汉年间 , 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 , 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介绍】2、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 , 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 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 , 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