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鼎的分类造型

古代陶瓷鼎的分类造型鼎是煮食物用的陶质炊具 , 以夹砂陶制作 。陶瓷器形大多为圆形腹 , 带盖 , 双耳 , 三足 。最早的鼎见于新石器时代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 仰韶、大汶口、龙山、屈家岭、马家浜、良渚等文化遗址中也都有发现 , 夏代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也普遍使用 。
罐形鼎:陶质鼎式之一 , 炊器 , 因腹部作罐形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至汉代都曾制作 。战国以后 , 仿青铜礼器式样 , 敞口 , 罐形圆腹 , 底或圆或微平 , 两侧有对称的双耳 , 腹下有马蹄形三足 , 盖上附钮 , 以子母口与器身相扣合 。鼎的形制根据地域差别与时代早晚略有变化 。如仰韶文化有釜形鼎、罐形鼎 , 鼎足有柱足、锥足之分 , 庙底沟类型还有形制独特的鹰鼎;大汶口文化依次有釜形鼎、钵形鼎、折腹罐形鼎、篮纹鼎;马家浜文化有锥足鼎、扁足釜形鼎;屈家岭文化有球腹锥形或凿形足鼎、双腹盆形鼎;良渚文化的鼎足为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二里头文化早期有单耳锥足鼎 , 晚期则逐渐以鬲取而代之 。商周时代 , 鼎多为青铜制品 , 战国至汉代 , 出现铅釉陶和原始青瓷鼎 , 多作随葬品 , 部分陶制品有彩绘装饰 。西汉中期鼎的腹面出现两个并列的圆眼形凸起 , 晚期演变为兽面纹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窑仿商周青铜器制作出瓷鼎 , 成为高档的陈设瓷器 。
盘形鼎:鼎式之一 , 炊具 , 陶制品 , 因器身似盘形而得名 。距今6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大汶口等文化遗迹中均有发现 。战国时期造型多为仿青铜礼器形式 , 敞口 , 折沿 , 器身似盘形 , 有半环形耳 , 平底 , 三足外撇 。
釜形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陶质鼎式 , 顺形为半形环耳 , 器身似釜 , 平底 , 圆柱形三足 。
兽首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鼎式之一 , 仿青铜礼器 , 陶或原始青瓷制品 , 江南地区出土较多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原始青瓷兽首三足鼎 , 器形为广口 , 窄沿 , 浅直腹 , 平底 , 兽蹄形三足 , 口沿一侧贴塑有直立的兽头 , 与之相对一侧贴短尾 。兽首高昂 , 双目外突 , 额上有双角 。在兽首与尾之间 , 有对称的长方形折边立式双耳 。
蜂形耳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陶质鼎式之一 。口沿平折 , 上贴山逢形竖耳 , 浅腹 , 平底 , 圆锥形足微向外撇 。
【古代陶瓷鼎的分类造型】17寸汉煌镇宅方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