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它饮具共享中分离出来 。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 。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 。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 。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
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 。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 。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 。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 。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
⑴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 。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 。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 。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 。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 。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
⑵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 。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 。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 。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 。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
⑶黑瓷茶具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
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 。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 。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蔡襄《茶录》中这样说:
“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
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
⑷彩瓷茶具
【茶与茶具的类型】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
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 。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 。它的特点是:
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
艳之力 。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 。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 。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干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 。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 。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 。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 。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 。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 。。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 。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 。紫砂茶具的色泽,
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
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 。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外,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 。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 。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 。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 。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 。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 。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断创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就是人们对紫砂茶具器形的赞美 。一般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 。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 。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 。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 。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 。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 。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
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 。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
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 。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 。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 。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 。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
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 。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 。宜兴古代制陶颇为发达,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几何印纹硬陶 。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 。”可见其名贵 。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山现了两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 。龚寺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 。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 。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 。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 。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栗色暗暗,如古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 。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 。因此当时就有十分推崇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 。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 。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其驰名于世 。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 。杨彭年的制品,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 。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 。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 。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 。清代宜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在国内外均受欢迎,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壶,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器具,17世纪,中国的茶叶和紫砂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红色瓷器” 。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人民视为珍品 。
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美术作品 。过去有人说,一两重的紫砂茶具,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 。名贵可想而知 。
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如专为日本消费者设计的艺术茶具,称为“横把壶”,按照日本人的爱好,在壶面上到写精美书法的佛经文字,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 。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 。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产品 。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泡茶,具有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的特性 。这种杯容量为250毫升,因是双层结构,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 。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 。艺人们采用传统的篆刻手法,把绘画和正、草、隶、笼、篆各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 。
紫砂壶的创作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砂寺一个不著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辟,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足供春唯一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 。自明代供春(龚春)模仿老银杏树瘿制成“供春壶”而闻名后,相继出现的制壶大师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陈鸣远、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和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 。近代有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人,顾景舟近作提璧壶和汉云壶,系出国礼品 。青年艺人也是人材辈出 。
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式,圆不一相” 。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 。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 。《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
评价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 。一套茶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的结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 。宜兴茶具使有这些特点 。
紫砂茶具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为海外一些国家的人民所珍重 。早在15世纪,日本、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的陶瓷工人就先后把中国的紫砂壶作为标本加以仿造 。18世纪初,德国人约·佛·包特格尔,不仅制成了紫砂陶,而且在1908年还写了一篇题为《朱砂瓷》的论文 。本世纪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马、伦敦、巴黎的博览会上展出,并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光彩 。
推荐阅读
- 享受音乐下午茶 暗藏茶杯底CD机
- “百寿图”青花瓷茶具
- 水色 茶香 壶魂
- 花茶壶、花茶杯
- 南韩茶具
- 翡翠是什么疾病功效 佩戴翡翠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养生茶是水开了放,夏天养生茶的做法是怎样的?
- 治干咳养生茶的配方大全,治疗咳嗽的药茶配方
- 王二明养生茶产品卖不动,EPICGAMESLAUNCHER卡在这里不动了
- 丽江秋季养生茶价格,冬季养生保健食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