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盏,不厌青白、不薄雅素


一只盏,不厌青白、不薄雅素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图文由“弘益茶道美学”微信公众号授权茶叶网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以下为原文:
唐代,在茶人兴茶,皇室贵族重茶、文人墨客写茶、佛教信徒崇茶、商人商贩卖茶的环境氛围下,饮茶风气日益兴盛,也正因如此,茶器渐渐从日常食器、酒器中分离出来 。
茶盏,这一专供饮茶的器具,就是在茶成为生活主流饮品后才慢慢出现 。当时,受全国“南青北白”瓷业格局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茶盏以越窑青瓷盏和邢窑白瓷盏为代表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盏除了美观,还很实用 。茶圣陆羽所着《茶经》对这种茶盏就有所描述:“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
唐代人以饮末茶为主,所以会有将茶汤、茶末一同饮尽的习惯,因而茶盏盏腹深度比较浅,巧妙的是:盏腹虽浅但茶盏盏沿却不外翻,稍有内收的设计让茶汤不至外溢,足底外翻又恰巧弥补了茶盏不易拿取的缺点 。
一只盏,不厌青白、不薄雅素

文章插图
当然,除了“类玉”“类冰”的越窑,那“类银”、“类雪”既能突显汤色又可传热保温的邢窑白瓷茶盏在这一时期同样也颇受百姓欢迎 。也许白瓷在《茶经》中没有像青瓷那般受到陆羽极力推荐,但白瓷初创于南北朝,尤其在经历过隋朝的大发展后,制作技艺到了唐朝也已步入成熟之态 。
“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即便这一时期青瓷受到茶圣力推,长期凌驾于白瓷之上为宫廷贵族所青睐,但白瓷茶盏也好,青瓷茶盏也罢,实则还是看得出唐朝人不厌青白、不薄雅素的自信心态 。
【一只盏,不厌青白、不薄雅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