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1、十二经络的讲解及简短话术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
肺经
呼吸系统、甲状腺、皮肤
大肠经
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 颜面下部皮肤、口腔
胃经
胃、乳腺、膝关节
脾经
免疫、内分泌、肿瘤、结石
心经
心脏、血管、大脑、神志
小肠经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关节
膀胱经
脊椎、泌尿、生殖系统、关节
肾经
生殖、泌尿系统、腰、脑、耳、骨骼系统
心包经
心脏、血管
三焦经
淋巴系统、炎症
胆经
胆囊、胆道、神经、微血管、呼吸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肝经
肝脏、眼、生殖器、神经、筋膜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2、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166346239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
十二经脉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
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 。《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 。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 。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 。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 。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 。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
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 。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 。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 。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 。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 。
4、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示意图:

肺~~寅时
大肠~~卯时
胃~~辰时
脾~~巳时
心~~午时
小肠~~未时
膀胱~~申时
肾~~酉时
包络~~戌时
三焦~~亥时
胆~~子时
肝~~丑时
子时~~23点—1点
丑时~~1点—三点
以此类推

对非专业的来说
楼上答得已经很好了
不过顺序有些乱
不是很条理
3、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肺~~寅时
大肠~~卯时
胃~~辰时
脾~~巳时
心~~午时
小肠~~未时
膀胱~~申时
肾~~酉时
包络~~戌时
三焦~~亥时
胆~~子时
肝~~丑时
子时~~23点—1点
丑时~~1点—三点
以此类推
4、人体的 12条经络指的是哪些
经络的主要内容与主治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指的是主干;“络”,指的是分支 。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因此,经络具有疏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
当人体有病时,如外感风寒,首先侵袭皮毛肌表,进而传人肺脏引起咳嗽、胸痛、吐痰 。相反,内脏有病,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肾病可见腰痛,肝病可见胁痛等 。由于每条经络都分别属于某一脏腑,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病人临床出现的症候进行辨证,判定病在哪一经或哪几经、哪一脏腑或哪几脏腑,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穴配方,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因此,经络不论在诊断或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经络的主要内容为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其中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尤为重要,通称为十四经 。现将十四经的循行(有穴通路)、起止及其主治作用分述如下:
1. 督脉督脉统帅人身的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起于尾椎下的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与任脉相交会 。全经共28穴 。主治:热病,神志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肠、肛门疾病 。2.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穴,过**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 。与督脉相交会,全经共24穴 。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
3.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上外侧的中府穴,沿上臂内面桡侧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 。计11穴,左右共22穴 。
主治:胸、肺、咽喉疾病,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
4.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示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上肢外面桡侧上行,经过肩、颈至面部鼻旁的迎香穴止,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 。计20穴,左右共40穴 。
主治:头面、眼、鼻、口腔、喉部疾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
5.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 。计45穴,左右共90穴 。
主治:头面疾病,口腔、咽喉疾病,胃肠疾病,瘫痪痿痹,热病及神志病 。
6.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达腹部和**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 。计21穴,左右共42穴 。
主治: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

人体经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

十二经脉分类表: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 。《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

在十二条经络中,可以按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这样的循行路线来分为三组 。而这三组其实是三条长长的经络,就拿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一组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大家就能明白四条经络只是一条长经络上的不同分段而已 。(如后图)
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经后脑、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治疗范围最广,因此是最常用的一条经络 。
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有了新的名字叫足少阴肾经 。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的流动的 。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
第二,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别命名了,走在人体的外面叫足太阳膀胱经,走在人体内侧的称为足少阴肾经 。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 。中医就称这一阳一阴两条相连的经络互为表里,而这两个相连的脏器——-肾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了 。





第三,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 。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因此在
膀胱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等,就能促进经气向下流动的力量,从而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经 。但是如果对肾经进行疏通,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虚空、不相连的现象,反倒导致病人身体亏虚 。
那又是什么经络与膀胱经相连呢?是手太阳小肠经 。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着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然后分为两支:一支从颈上到面颊,再到耳,至眼睛的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另一支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与膀胱经是阳经与阳经相连,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太阳经 。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因此当膀胱经不舒服,如出现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疏通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
小肠经又与哪段经络相连呢?是手少阴心经 。心经起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部位),有三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着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则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内侧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最后到小手指内侧的少冲穴,接下去就与外侧小肠经的少泽穴相连了 。这是一条从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一条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互为表里的长经络,因此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之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的不适,还能推动小肠经的运行,既能治疗颈椎、腰椎、腿部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也就是说,当颈、肩、腰、腿有毛病时,很可能与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长期受压、不通有关 。现在确实是那些长期伏案工作或长期看电脑的人,最容易出现颈椎病、腰酸痛等 。甚至中小学生由于经常做大量作业,压迫到这两条经络,导致不少孩子过早地出现了颈椎、腰不舒服的现象 。而心经和小肠经不通,不仅会引起颈、腰、腿的疼痛,最重要的是直接伤害了膀胱经和肾经,直接造成肾气的不足,直接影响大家生存的质量与寿命 。
让我们再回头去看这一组中与膀胱经相连的足少阴肾经,它走到胸中后就接上了手厥阴心包经,是阴经与阴经相连 。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气走到这里,好像与前面讲到的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和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经气一路走过来,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了(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此时需要修整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路线继续出发,进行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 。而补气最强的丹田穴就在腹部(请参见本章第五节),因此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一周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当然,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足阳明胃经,但与肾经、肝经、脾经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它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它在这里再一次补充能量,能促使经气向下运行的力量增强,从而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手厥阴心包经开始 。厥阴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然后是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与胆经相连的则是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三阴交穴往下在腿内侧的里面),这样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 。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去补充能量,接着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
还有一轮运行的四条经络是从足厥阴肝经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起,具体的循环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









这样一讲,大家就容易记忆了吧,十二条经络被分成了三组,这三组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胸腹部,如此这般循环往返 。你只要按组去记,记住每一组里的四条经络以及与这四条经络相连的脏器名就可以了 。如果四个脏器里的某一个生病了,你就从四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搓揉、拍打或刮痧,逐次理顺那条长经络,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不会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