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2. 穴位贴敷适应范围
3. 穴位贴敷作用及机理
二、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三、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穴位贴敷注意事项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
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
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
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
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皮肤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
2、穴位贴敷适应范围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
3、穴位贴敷作用及机理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敷贴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以经络学说为依据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 。运用敷贴疗法,将药物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到经脉,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达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的预防保健作用 。
调理五脏、扶正祛邪
药物敷贴于体表穴位,该穴位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均发生相应变化 。某些中药能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穿过毛孔,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药理作用 。还可能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机体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 。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 。一般都是1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 。
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 。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
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
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
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