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谭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 。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丕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 。
王佛大常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余谓—日不饮茶,不独形神不亲,且语言亦觉无味矣 。
幽竹山窗,鸟啼花落,独坐展书,新茶初熟,鼻观生香,睡魔顿却,此乐正索解人不得也 。
饮茶须择清癯韵十为侣,始与茶理相契,若*汉肥伧满身垢气,大损香味,不可与作缘 。
茶事极清,烹点必假姣童季女之手.故自在致 。若付虬髯苍头,景色便自作恶,纵有名产,顿减声价 。
名茶每于酒筵间递进,以解醉翁烦渴,亦是一厄 。
古人煎茶诗摹写汤候,各有精妙 。皮日休云:时看蟹目溅.乍见龟鳞起 。苏子瞻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苏子由云:铜铛得火蚯蚓叫 。李南金云:砌虫卿唧万蝉催 。想像此景,习习风生 。
温陵蔡元履《茶事咏》云:煎水不煎茶,水高发茶味 。大都瓶勺间,要有山林气 。又云:酒德泛然亲,茶风必择友 。所以汤社事,须经我辈手 。真名言也 。
《茶经》所载闽方山产茶,今间有之,不如鼓山者佳 。侯官有九峰、寿山,福清有灵石,永福有名山室,皆与鼓山伯仲 。然制焙有巧拙,声价因之低昂 。
衾欲构一室,中祀陆桑苎翁,左左以庐玉川、蔡君谟,配飨春秋,祭用奇茗,是日约通茗事数人为斗茗会,畏水厄者不与焉 。
钱唐许然明着《茶疏》,四明屠豳叟着《茗笈》,闻隐鳞着《茶笈》,罗高君着《茶解》,南昌喻正之着《茶书》,数君子皆与予善,真臭味也 。
注茶莫美于饶州瓷瓯,藏茶莫美于泉州沙瓶,若用饶器藏茶,易于生润 。屠豳叟曰:茶有迁德,几微见防 。如保赤子,云胡不藏 。宜三复之 。
茶味最甘,烹之过苦,饮者遭良药之厄,罗景纶山静日长一篇,雅有幽致,但两云烹苦茗,似未得玄赏耳 。
名茶难得,名泉尤不易寻,有茶而不瀹以名泉,犹无茶也 。
吴中顾元庆《茶谱》取诸花和茶藏之,殊夺真味 。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虽一时香气浮碗,而于茶理大舛 。但斟酌时移建兰、素馨、蔷薇、越橘诸花于几案前,茶香与花香相亲,尤助清况 。
徐献忠《水品》载,福州南台山泉清冷可爱,然不如东山圣泉,鼓山喝水岩泉,北龙腰山苔泉尤佳 。
新安詹东图孔目尝谓人曰:吾嗜茶一啜能百五十碗,如人之于酒 。直醉耳 。名其轩曰醉茶,其语颇不经 。王元美、沈嘉则俱作歌赠之 。王云:酒耶茶耶俱我有,醉更名茶醒名酒;沈云:尝闻西楚卖茶商,范磁作羽沃沸汤 。寄言今莫范陆羽,只铸新安詹太史 。虽不能无嘲谑之意而风致足羡 。
孙太白诗云:瓦铛然野竹,石瓮泻秋江 。水火声初战,旗枪势已降 。得煮茶三昧 。
吴门文子悱寿承,仲子也,诗题云:午睡初足,侍儿烹天池茶至,炉宿余香,花影在帘,意颇闲畅 。适冯正伯来借玉壶冰,因而作诗数语,足资饮茶谭柄 。
高季迪云:流水声中响纬车,板桥春暗树无花 。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雅有山林风味,余喜诵之 。
泉州清源山,产茶绝佳,又同安有一种英茶,较清泉尤胜,实七闽之第一品也 。
然泉郡志独不称此邦有茶,何耶?
余尝至休宁,闻松萝山以松多得名,无种茶者 。休志云:远麓有地名榔源,产茶 。山僧偶得制法,托松萝之名,大噪一时,茶因涌贵 。僧既还俗,客索茗于松萝司牧,无以应,往往赝售 。然世之所传松萝岂皆榔源产欤?
人但知皇甫曾有《送陆羽采茶》诗,而不知皇甫冉亦有《送羽》诗云:采茶非采菜,远远上层涯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
吴兴顾渚山,唐置贡茶院,傍有金沙泉,汲造紫笋茶,有司具礼祭始得水,事迄即涸 。武夷山宋置御茶园中,有喊山泉,仲春,县官诣茶场致祭,井水渐满,造茶毕,水遂浑涸 。以一草木之微,能使水泉盈涸,茶通仙灵,信非虚语 。
苏子瞻爱玉女河水烹茶,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谓之调水符 。吾乡亦多名泉,而监司郡邑取以瀹茗,汲者往往杂他水以进 。有司竟售其欺 。苏公竹符之设自不可少耳 。文征明云: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 。用苏事也 。
柳恽坟 。吴兴白苹洲唐有胡生,以钉铰为业,所居与坟近,每奠以茶 。忽梦恽告曰:吾柳姓,平生善诗嗜茗,感子茶茗之惠,无以为报,愿子为诗 。生悟而学诗,时有胡钉铰之称 。与《茶经》所载剡县陈务妻获钱事相类 。噫!以恽之死数百年,犹托英灵,如此不知生前之嗜,又当何如也 。
陆鲁望尝乘小舟置笔床、茶灶、钓具,往来江湖 。性嗜茶,买园于顾渚山下,自为品第,书继《茶经》、《茶诀》之后,有诗云,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可以想其风致矣 。
种茶易,采茶难;采茶易,焙茶难;藏茶难;藏茶易,烹茶难 。稍失法律,便减茶韵 。
谷雨乍晴,柳风初暖,斋居燕坐,澹然寡营 。适武夷道士寄新茗至,呼童烹点,而鼓山、方广、九峰僧各以所产见饷,乃尽试之,又思眠云跛石人,了不可得 。遂笔之于书,以贻同好 。万历癸丑暮春徐煳兴公书于荔奴轩 。
【茗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