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泡茶

明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划时代的一个时期 。据明代黄一正《茶类?今茶名》一书记载,仅茶名就有97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属散茶 。
明太祖朱元璋从体察民情,减轻茶农负担的角度考虑,颁发了罢造“龙团”、改进芽茶进贡的诏令,此项举措对元代以来“重散略饼”的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了中国散茶技术的发展 。从此形成了茶叶生产从饼茶向散茶转变、生产工艺也由繁到简的转化过程 。明清两代由于散茶的发展,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除了绿茶之外还逐渐出现了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等茶类 。从此,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因此,也促进了当时中国茶具的发展 。
明代人饮茶注重色、香、味的完美统一 。他们认为:唐宋人将团饼茶经碾末后再煎饮或宋代人的点饮法有损于茶之真味,提出了“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饮茶时追求优雅和谐宁静自然的环境 。如罗禀《茶解》中所述:“山堂夜坐,吸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滟潋 。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同时,对饮茶的人数也有讲究,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明代茶人还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和泉水的选择;如: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水,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试十分茶,茶只得八分耳”;李梦阳《谢友送惠山泉》诗中写到:“故友何方来,来自锡山谷 。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斛[1]” 。由此可见,明代茶人为求一斛好水,可以不辞辛苦,冒暑千里 。而许次纾在《茶疏》提出:“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指出了想要泡制美味的茶汤,茶、水、器、火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说明了正确掌握和使用泡茶用的水、器、火,是泡好一壶(杯)茶的基本要素,是泡制美味茶汤的必要条件 。
[1]斛(hu):斛指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明代泡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