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古老的茶马古道,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
在云南西双版纳,这块地球北回归线上惟一幸存的绿洲里,除了佛寺、高脚竹楼和傣家少女,还有着鲜为人知的老茶树和茶马古道的故事 。云南是茶树的主要原产地,世界上用于制茶的植物有23属380种,其中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都在西双版纳 。
拥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茶园,西双版纳自然成为茶马古道的南端起点 。历史上,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不仅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还远销西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每年跋涉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运茶的驮马已达5万匹之多 。
唐宋时期以后,云南和四川的茶叶开始销往西藏地区,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喜爱,以至于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茶马古道也就有了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二是四川雅安 。从普洱北行的路线经过南涧、大理、中甸、德钦、碧土,从雅安西行的路线过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左贡,两条路线在今西藏邦达汇合,然后又分为两条主要的商道通往印度 。一是由邦达向西南行,经然乌、察禺进入印度东北角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与著名的“蜀身毒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 。二是由邦达经昌都一直向西,到达拉萨后又分为两路,一路经江孜等地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一路继续西行,经日喀则、拉孜、萨嘎、普兰到达印度、尼泊尔 。
1908年《西藏纪程:由成都至拉萨险要程期》中记载清代沿用的川藏官道:过昌都、邦达后直接西行,自洛隆、边坝翻越夏贡拉山、怒贡拉山两座大雪山,到嘉黎,走工布江达至拉萨 。这条路也是马帮们进藏的官道 。
昌都
昌都地区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 。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边坝县边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高达6956米,万丈冰峰,银装素裹 。
由于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昌都地区形成了多层次高原特征,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不同的地形、气候类型及植物生长层次,在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能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也有桔柑满枝的亚热带风光 。在这里,山、水、林、鸟、兽、虫、鱼、花、草同生共荣,绘织了昌都高原雄伟绮丽,多姿多彩,幽静原始而又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 。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 。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 。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 。
昌都旧名察木多,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谷地中 。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川藏公路经此 。澜沧江上游支流杂曲、昂曲穿越其中,将县城分割成加惹坝、四川坝、云南坝、马草坝四个坝子(即台地) 。加惹坝是老城区,四川坝设有医院,云南坝为行政机关驻地,马草坝是新建文化区 。登马草坝东北坡,鸟瞰全城,古城犹如一个宝瓶,扎曲、昂曲、有如雄鹰展翅,景色壮丽 。城镇发展迅速,现有煤炭、水泥、制革、缝纫、农机、电力、印刷、建材等小型工业近30个,加之邻近四川,商业活动繁忙,物资供应充裕 。附近有卡若遗址、绛巴林寺等文化遗址 。
昌都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着亚洲第二大铜矿--玉龙铜矿和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有着被人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有着毗邻川、滇、青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开发条件,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经过横断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孕育、不仅哺育了长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为未来的南水北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 。
邦达:500里长坝子
茶马古道出左贡,经由以拥有众多美女而著称的田妥,穿出玉曲江河谷,一下子就迷失在茫无边际的邦达大草坝里 。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 。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 。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它地跨五六个县,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 。据说,它大到连飞鸟都飞不出它的边际 。马帮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 。
那是一片让人心醉也让人有些恐惧的大草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 。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 。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 。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 。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 。秋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为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 。
有时回首望去,在一片辽阔沉寂的白色旷野中,马帮商队仅只是一串小黑点,它们像一队蚂蚁一样缓缓移动,似乎在将比他们自身重得多的东西搬运回自己的家里去 。那巨大的雪原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更突显出马帮们敢于闯荡冒险的胆魄和毅力 。
难以追回的荣光
夏贡拉和怒贡拉两座大山,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脊,是入藏路上马帮最为惧怕的山,被称为“入藏第一险” 。夏贡拉山万难穿越,马帮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走着一条线,而不走地势更为平缓的北线和海拔更低、气候更温暖的南线?清代官府又为什么要以这条线为官道?
主要的原因是地势 。从滇川入藏的各种路线中,经邦达习西行的这条路线是最短、最便捷的 。清军在山这边驻扎,遇有事情,翻过大山就可直扑工布江抵达拉萨 。清军往往驻扎在硕班多到洛隆一线,硕班多就是今日洛隆的硕督,行走在乡间,还能见到路边山上土坯犹存的兵营遗址 。这一线是西藏的产粮地,有藏东粮仓之称 。夏贡拉山虽险,但地势有起有伏,翻过去后,往拉萨路上只有米拉山一个高山口,因此,当年,自硕督至边坝一线,马帮、官兵、官差日日穿梭往来,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
【[文化中国]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