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稍后锅中的条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 。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 。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 。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
    因茶叶有不同种类,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