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人口众多,除汉族之外,还有彝、藏、羌、苗、土家等,民俗现象纷繁复杂 。“天府之国”核心的四川盆地,又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我国栽培茶树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四川人在其农耕劳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俗,日常交往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流行了为人们沿习和传承的民俗茶俗 。
四川民俗茶俗现象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四川民间文学中的古蜀神话、各种传说、故事以及民间歌谣、谚语、《竹枝词》、方言、歇后语的洋洋大观,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世代流传的语言艺术结晶 。本文仅以四川民间口头文学文艺流传的茶俗文化,作一个横截面的实录,概述四川民间文学中茶俗文化 。
【四川民间文学中的茶俗文化】一、文化起源神话──神农吃茶都江堰(即灌县)市是四川西路茶的主产区,历史悠久 。在当地民众中流传着神农时,人们在树木里啃野兽肉,弄得肚皮发胀 。一天,神农睡在树脚下,吃了从天上掉下来的水水,肚皮不那么胀了,他伸手捋把叶叶来嚼很涩嘴,却可消饱胀 。从此就有了神农尝百草得“涩”而解毒的神话 。这个反映自然天象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神农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还存有唐代石刻神农像,祠祀至今 。
二、四川名茶的传说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 。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 。峨眉山、青城山、鹤鸣山盛产名茶,并与宗教结缘,民间流传着很多名茶的传说 。
1.“仙茶”的传说相传[西汉]末年,邑人吴氏理真,在蒙顶山即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 。采制成茶泡饮能治百病,七株茶被人称为“仙茶”,后来取名为甘露茶,茶树历经一千多年,七株“仙茶”,在蒙顶山现存的[汉碑]和[明清]两代石碑上均有记载 。
2.鹤鸣仙茶凝如鹤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邑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称谓,丘陵山地层层茶树似海浪,棵棵青茶绿如涓滴 。据传,道家张三丰在鹤鸣教书时,听人讲鹤鸣山的茶唯白鹤停歇过的那棵才是好茶 。三丰找到歇过白鹤的茶树并打上记号,第二天采下树叶制成茶,抓一点放进碗里,用开水冲泡后,看见茶叶漫漫张开,变成一只一只象在飞的白鹤 。突然从茶碗中飞出一只,变成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头,飘然不见了 。三丰就采这棵茶树籽,种遍鹤鸣山,制成茶不献官,却把茶叶分送给山民,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 。后来,老翁度张三丰成了神仙 。鹤鸣山茶被朝廷饮定为贡茶 。3.雾中山茶和八功德水的传说[清代]有位皇帝,三十多岁头上长出几根白发,令御医在一年之内主其白发转青,不然,要砍头问罪 。御医用尽药方,仍不见效 。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和尚指着西方,比着“八”字 。经僧人解梦,是说西方道教圣地西蜀晋原县(今大邑县)开化寺后山上长的茶树,制出的茶叶能除病益寿,“八”字指山那股八功德泉水 。泉水泡雾山茶,皇帝喝了,白发就能转青 。御医照此办理,服用后,果然白发转青 。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御定雾中山茶为贡茶 。[宋代]诗人陆游在蜀州作官司时品尝此茶,赋诗一首“少逢重九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 。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式雾中茶” 。[明代]新都学者杨升庵赞此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此为名 。
4.抗贡茶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来峨眉山,把茶籽种在山上,还教山民管理茶树的方法 。从此,峨眉山上就有了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农摘下茶叶制成香茶,紧结纤秀取名“峨蕊”,扁直形如竹叶取名“竹叶青”,游客们喝了赞不绝口 。一年,康熙游峨眉山,喝好茶,降旨每两年向皇宫进贡一次 。到时百姓们不能采摘,守着茶树哭泣 。一位身穿绿衣姑娘见状,说她有办法,将手中白纱巾在茶树上一绕,茶树全变成了白枝白叶,县官司派人采摘制成,康熙一见大怒 。不送贡茶时,茶树又转青,又制出香茶,康熙听说,令全部砍光 。等砍树人一走,百姓就给茶树除草、培土、施肥,第二年长得茂盛青翠,百姓又喝到香茶 。年复一年的砍,百姓们年年培育茶树,一连砍了九年,而且还连根挖,当挖一棵老茶树时,挖一下,长得高,象一把伞,结满很多大茶果,县令叫用刀快砍,茶果象雨点往县令头上落,这拨人逃之夭夭,从此再也不敢来砍茶树,人们就叫那棵老茶树为“抗贡茶” 。
三、青城茶和花茶的故事这些故事与传说不同,不一定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情节多属虚构,时间也不确定,是属狭义的故事 。
1.青城茶的故事相传,[唐代]时,安禄山叛军打入京城,唐明皇带妃子慌忙朝成都逃跑 。故事讲述杨贵妃被逼处死后,唐明皇在梦中见到他心爱的妃子,在青城山献茶请他品尝,皇上见汤色碧绿,芽叶直立,清香扑鼻,茶水不浑不酽,闻到就觉得神清气爽,喝了周身有活气,连说好茶!梦醒后,叫随从找当地最好的茶农,连夜赶制这种茶,皇上封这为青城茶!青城茶早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著名的“味江茶园”就建在青城 。
2.花王与茶姑的故事四川从[明代]起开始制花茶,成都人喜爱喝茉莉花茶,流传着一则有关茉莉花茶的故事 。相传,古时龙泉驿东山一带,从大面铺到海螺寺遍栽茉莉花 。入夏,纵横几十里花香不断 。一天,有人看见石经寺附近的茉莉花丛中,走出一个玉一般洁白,冰一般晶丽的一王子,被称为“人间第一香”的花中王子 。龙泉山的云雾山中,生长着茂密的茶树,每到夜晚,林中便走出一群茶姑,嘻嘻哈哈边走边笑,手拉着手结伴追赶茉莉花王 。撵上后,王子热情欢迎茶姑,在她们的青丝的鬓发边插满芳香的花蕾,久香不断 。后人咏叹:“茶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 。薰醒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浸卷,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木樨淡了中秋” 。成都人爱饮茉莉花茶,大概和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无关系 。
四、民间茶俗歌谣 民间茶俗歌谣为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其形式简短,通俗易唱,喻意颇为深刻,内容有农作歌,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情歌等 。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 。
1.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 。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 。“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 。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 。《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茶来 。又送茶来以又送酒,这些主人哪里有” 。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
2.生活茶俗歌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 。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 。《掺茶师》:“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 。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 。忙得团团转,挣不到升米钱” 。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 。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叶叶塔,巴心巴肝惦爹娘 。圆茶盘,端茶来,方茶盘,端花来 。不吃你的茶,不戴你的花,我要去看我的妈 。”
3.仪式丧礼茶俗歌仪式歌是四川歌谣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内容最全面的是婚礼和丧礼歌,《赞采茶诗》详细记述旧时丧礼的程序礼仪 。唱词:“为儿亲,去采茶 。手提筐,身穿麻 。山又高、路又窄,哭哭啼啼往前跨 。抬头望,见乌鸦,呱呱叫,叫呱呱,叫的昌儿爹(妈) 。前日里爹(妈)为儿,今日里儿为爹(妈),好似反哺乌鸦 。奏乐师,实在苦,情你吹个《鸦反哺》 。朝前走,过山垭,一派青松**加 。山坡赶羊羊乱跑,好似猛雨打残花 。奏乐师,不要慌,不要忙,请再奏一曲《山坡羊》 。回头心胆怕,用手扳住茶树桠 。思念儿亲双泪洒,盈筐雀舌,满筐龙芽,采得香茶便归家 。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垭 。不觉红日渐西斜,急转路三忿 。……忙烹茶,自吁嗟,思念儿亲泪如麻 。……为采茶,上高册,顾不得山遥路远,急急忙忙往前钻!奏乐师,听得端,请吹一调《行乡子》,壮一壮孝子行颜!抬头望,望无边 。岷山顶上接云霞,不怕远,来采茶,手提筐筐往上爬 。……提起茶叶回家转,烹此新茶与亲餐 。一路之上不敢慢,急急犹如虎下山 。奏乐师,你辛苦,请你打起包包锣,擂动牛皮鼓,架起大蟒筒,吹首《下山虎》!”这首仪式丧礼歌产于都江堰 。都江堰是四川产茶区,茶农一生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悼念,直接反映丧礼茶俗文化的歌谣还不多见 。
4.情歌茶俗歌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其语言,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 。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 。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 。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 。把爱情表现含蓄 。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 。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 。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 。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 。”《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 。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 。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 。“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 。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 。《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 。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 。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 。”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 。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 。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 。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 。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 。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 。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10m余,树围数十cm,史称“尤门贡茶” 。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
5.儿歌茶俗歌儿歌是四川民间歌谣中的一朵鲜花,最为有趣和绚丽 。《王婆婆,在卖茶》是一首儿童做游戏所唱的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 。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 。王婆婆,骂一骂,隔壁了幺姑说闲话” 。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 。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 。游戏时,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 。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老少皆宜 。6.佛句茶俗歌茶与佛家结缘很早,佛家在寺庙念经等佛事活动饮茶 。佛句子《大路边一棵茶》:“大路边上一棵茶,不等春来就发芽 。问你为何发得这么早?烧香居士要吃茶” 。《烧杯香茶念起来》:“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居士上庙来 。打开佛门迎接你,烧杯香茶念起来” 。这是反映朝山居士和佛家念佛饮茶的茶俗歌 。
五、茶俗谚语谚语,川西地区称为“口前语”,四川人说话都爱讲上几句 。谚语为人们流传的固定语句,简短通俗,在民间茶俗中,随处可见,衣食住行有:“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 。“酒吃头杯好,茶喝二道香” 。“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 。“不吃烟酒茶,枉在世上走”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幸福茶俗谚语:“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自然知识气象:“早晨发露,等水烧茶;晚上烧霞,干死蜞蚂” 。谈吐茶俗谚语:“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 。持家经营:“丰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 。“粗茶淡饭布衣裳,省吃俭用过得长” 。林业茶俗谚语:“向阳茶树背阴杉” 。反映个人之间关系的:“人走茶凉” 。“有茶有酒好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生产知识:“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 。”卫生知识:“不喝隔夜茶,不吃过量酒 。”是非茶俗谚语:“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等等 。这些反映方方面面的茶俗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文化意蕴耐人寻味 。六、展言子(歇后语)──短文茶俗文化
四川人说话爱“展言子”,即说话时讲几句歇后语等 。歇后语生动有趣,喻意贴切 。地方特别的言子,指由某一地方特殊的而又为这一带人熟知的人、事、物而产生的言子,多在言子产生的地方流行 。四川省什邡市李家碾有个茶社名为“各说各” 。人们便展个言子为“李家碾的茶铺──各说各” 。“铜炊壶烧开水泡茶──好喝” 。“茶壶里头装汤元──有货倒不出来” 。“茶壶头下挂面──难捞” 。“茶铺搬家──另起炉灶” 。“茶铺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等等 。
推荐阅读
- 介绍刮痧中的面部刮痧手法
- 如何炒腊猪舌
- 稻城在四川哪个城市
- 哪种软件可以提取图片中的文字
- 四川蒸蹄膀的做法 四川蒸蹄膀的做法大全
- 如何把家中的水有效的利用起来
- 开水消毒要煮多长时间
- 中医中的刮痧到底要操作呢
- 传说中的刮痧手法到底会有哪些
- 红楼春趣中的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