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 , 除旧布新 , 形成饮茶的精致期 , 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 , 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 , 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 , 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为止 , 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 。
在釜中煮的茶与在碗中调和的茶 , 一样是饼状 , 制造过程却大大不同 , 唐人把生叶蒸后成块或饼 , 烘干后以箬叶包装储存备用 。宋人把生叶大费周章的采下后先分级后入蒸 , 蒸半熟后榨去水份 , 榨完水份后磨成膏(像做年糕磨米装袋去水一样) , 再将茶膏放在模型中制成饼 , 再用火烘五至六天 , 一个茶饼从生叶至完成至少要十天 , 尤其是在皇室对饮茶产兴生趣后 , 不但制茶节外生枝(如长指甲搯茶不许碰到人体;如在茶饼中加入诸脑香料;如以银模印饼) , 在包装上亦是用心计较(先以青箬叶包茶饼 , 再包黄罗 , 装在朱漆小匣 , 上锁后 , 匣外包上细竹织篮)然后以快马急程送入京 。
由于在制造茶饼的过程 , 茶叶又榨又碾 , 细胞早已粉碎 , 所以饮用时不再煮茶 , 用开水泡 , 这是饮茶方法一大改革 , 茶饼制造 , 煮茶与一般茶大有不同 , 茶饼饮用 , 皇室与民间倒也大同小异 , 手续概为 :备茶煮水 , 注水点茶 , 分茶备茶 , 较麻烦要烤 , 要碾细 , 要罗末 , 煮水要注意温度 , 不可过沸 , 注水要细、要长、要强 , 点茶要不多不少 , 比例恰当 , 分茶时用深色碗装着 , 以显现出白色的泡沫 , 从皇帝至百姓 , 大家对饮茶游戏都十分热衷 , 宫中常举行茶晏分享大臣 , 皇帝本人 , 制茶大臣都有专书论着 。民间茶馆不止四处林立 , 气氛更是高雅不俗 , 陶瓷器的生产在本朝更出现了五大名窑 , 生产珍贵足以传世的茶具 , 士大夫不仅饮茶为乐 , 已把茶提升至了解自性的境界 , 是一种心灵寄托 , 而不止销忧 , 除睡、解困 。
市集小贩日常的游戏不是签大家乐 , 而是你冲一碗给我猜 , 我冲一碗给他猜;和尚们已把茶与吃饭列为生活要事 , 他们藉吃茶来辩论佛理解决疑问 , 「吃茶去」三字变成宋代禅门公案 , 他们既好茶 , 茶的生产、制造、销售也自己负责 , 自给自足-改变寄生虫的社会印象 。
在宋淳熙年间 , 日本来了一个圣一禅师 , 在中国浙江天台山留学带回茶种茶具 , 更把宋人喝茶模式 , 全盘移回日本 , 演变成日本茶道 。
简单的说 , 宋朝的茶艺只是在碗中调一碗比例的均匀的泡沫绿茶 , 然因宋人精于生活重视精神 , 茶艺融入了生活 , 也融入了精神 , 所以饮茶大有可观 , 据资料统计 , 全国产茶六十六州、二百四十县 , 许多人精妙于茶事 , 从煮水听汤 , 碾尘点试 , 无一不得心应手 。
甚至有人在注汤时 , 能在茶碗中幻成各种物像 , 他们的茶馆 , 冬天卖擂茶 , 夏天卖加蜜加地窖冬雪的蜜茶 , 有一家名叫「三与三的茶馆」 , 冬卖擂茶 , 夏卖蜜茶 , 挂名人画、插四时鲜花 , 鼓乐队常吹地方戏曲 , 如此看来 , 我们学人家好象还差一般距离呢 。
【宋人饮茶文化,饮茶史】
推荐阅读
- Home make滋味 自制暖暖冬日特饮
- 饮食养生让亮红灯的健康变绿灯!(附三大健康养生粥食谱
- 夏季几个饮食“陷阱”男人不得不防
- 春节饮食有禁忌 这些食物你千万别乱吃
- 饮料可以带上高铁吗 坐高铁限制带饮料吗
- 怎么注册一个餐饮公司
- 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赏
-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苏州茶文化之碧螺春
- 肛周湿疹的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