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居民“六月喝咸茶”之习

旧时,杭州城西蒋村一带商贸繁荣,其中最兴盛的,莫过于河渚的集市了 。一大清早,四乡百姓便将小船撑到深潭口,船上载着新鲜的鱼虾蔬果、鸡鸭蛋禽 。城区菜场众多菜贩凑早赶来进货,还有不少家庭主妇贪图蒋村蔬果新鲜便宜,一大早便赶来买菜 。东方尚未泛白,河埠头就已经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了 。大致来说,到了上午八九点钟以后,进货买菜的人开始走散,河渚码头又趋沉寂 。不过,许多乡民将小船载来的蔬果卖掉,口袋里有了几张钞票,便要歇一下担,喝一口茶,吸一袋烟 。商贩们大多熟悉,做完生意,就在茶馆中海阔天空地聊上一阵,再买点妻儿老小喜爱的百货零食;晌午,便各自称心如意地撑船回家了 。因而,河渚又促使了茶馆、餐饮、糕团、南货店的繁荣,其中,最兴旺的要算茶馆业了 。据老人回忆,到上世纪五十年初,以福兴桥为中心,仍有七家茶馆 。其格局大多相似,为二层木楼,阁楼较窄,用做主人居住;底层宽大,用于营业 。多数铺面前店后坊,采用木板排门,内置曲尺形柜台;厅堂放置数张八仙木桌待客,旁摆条凳、竹椅等 。不少渔贩将卖空了的挑担、竹篓歇在门外,自得其乐地登堂入室,饮茶喝酒 。伙计、老板、食客多数相识,进入茶馆,不用招呼,上一壶好茶,或慢条斯理,或高谈阔论,边饮边聊 。茶馆供应的茶品较多,有西湖龙井、西溪法华茶,少数城里人喜饮碧螺春、或铁观音什么的 。但是,多数茶客只饮咸茶 。咸茶,蒋村人又叫“烘青茶”,与湖州新市一带的“盐豆茶”又有区别,制作还要讲究,用料也多 。他们一般取上等龙井茶叶,放入烘青豆、盐渍橘皮、芝麻、香干丁,再加桂皮、茴香等佐料制卤烘晒而成 。此茶入口,芳香浓郁,有点淡淡的咸味 。据老人介绍,常饮此茶,能强身壮力 。余杭一带居民向有“六月喝咸茶”之习 。蒋村茶馆,不仅冬闲人多,而且,六月里茶客也不少,人来客往,相当热闹 。千百年来,河渚居民勤劳淳厚,他们不仅养蚕种桑,而且,“一年种三季”,即,春夏“双季稻”,秋冬种小麦,春夏秋冬,忙忙碌碌 。但是一进入伏夏,多数村民就要“修养生息” 。蒋村素有“好汉不赚六月钱”之说 。他们在六月间养精蓄锐,为后面更辛苦的“双抢”积蓄体能 。茶馆自然成了村民六月避夏的好去处 。一壶咸茶,两袋旱烟,几只剪团,天南地北瞎聊,居然也能打发半天时辰 。我们在考察时,村人给每位沏了一壶咸茶 。掀开壶盖,只见茶汤中漂了几丝金黄色的橘皮、几片嫩绿的茶叶,还有十几粒碧绿的烘青豆在茶水中飘浮 。我们正准备举壶倒水品茶,不料主人却说,此茶不能立时就喝,须稍待片刻才能觉出真味 。不多时,我再次掀盖,只见茶水已呈浅绿 。喝一口,茶汤略带咸鲜,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真是又解渴,又爽口 。同行一位东北客人初饮此茶,不识深浅,说道:“这种茶口感不错,只是有点像在绍兴喝的笋干咸菜汤,不过,比菜汤要清淡鲜爽些 。”我细细品味,觉其说得也有些道理 。想来夏季多汗,又渴又热时,饮此茶特过瘾,也特乡土 。几道茶水冲泡之后,青豆已经浸胀,沉在水底,颗粒显得壮硕饱满,吃进嘴里,韧而有嚼头,此时,茶香、豆香、桔香,令人回味无穷 。老农告诉我们,泡咸茶用的烘青豆是余杭名产 。过去,每年到了青豆收获季节,村里家家户户做烘豆 。蒋村人制作烘青豆的方法很有讲究,先将青豆采下,剥壳,用盐水卤汁笋干老头浸泡煮熟 。然后,再将青豆放在炭火下文火熏制,很费时辰 。只有这样,做出的熏青豆才有滋味 。村人告诉我们,蒋村劳力多数体魄健壮,盛夏高温很能“耐热”,就是在烈日下田地劳作多时,仍毫不减力,多是因为常饮此茶之故 。只是时过境迁,蒋村一带现在已渐渐融进城区,多数年轻人对于此种农家咸茶不屑一顾 。随着时日变迁,这种乡土味特浓的咸茶有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可能 。
【余杭居民“六月喝咸茶”之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