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序:眼前这部《紫砂入门十讲》,文不足十万,图不过百余,然而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分量;因为在我看来,这小书,连接着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
先是紫砂壶艺自身的传统 。清乾嘉间曼生壶的闻世,确定了紫砂陶由艺师与文士协力创新的发展路向;紫砂壶艺于民生利用中见文韵墨意,于大俗中见大雅,日新月进,百姿千态的艺术精神也于焉形成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本书的第一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秀棠先生为合作者、知名作家、名刊《雨花》前主编山谷先生《风雅紫砂》序,其开宗明义的这两句诗,正可见位于曼生壶传统的发扬是自觉的;然而他们自己或许也未意识到,同时,一种影响更深广的传统,也在这通力合作中得以光大,这便是以大家作小书的书林传统 。
其实,大家作小书,并非只是我们出版人的理想境,而确是渊源有自的民族文化传统 。朱熹可称超级大儒,而其家训、童蒙、学规之类启蒙小书竟有十数种之多 。至近代,国学大师如皮锡瑞、刘师培等,亦莫不以国学启蒙为国学振兴之前提,而纷纷甘作初学津梁 。遗憾的是,数十年来这传统颇有失坠之虞,其后果则颇为严重 。
在我看来,大至国人价值观念的真空,细至具体艺术样式发展趋向的集体性迷失,莫不与此相关 。
这一看法也可以当今紫砂圈的情状验之 。秀棠先生曾十分感慨地说起过两桩与“大师”一称有关的“咄咄怪事” 。一是某真大师竟一味想去掉“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中“工艺”二字,而雅好以“美术大师”自居;二是颇有些并无“大师”称号的所谓大师,先借公关炒作,恶性造势,更进而因势以自抬身价,甚至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我想真大师之自外于紫砂壶艺之根本,应当正是伪大师得以鱼目混珠,肆行无忌的根源所在 。
由此又可悟到,秀棠先生之所以不惜将其力作《中国紫砂》之修订一再宕后而急于偕山谷先生完成《十讲》这本小书,其用意当不外乎二事:一是与人为善,指示紫砂爱好者提高品位,辨识真赝之初阶;二是正本清源,彰明紫砂壶艺“大雅也大俗,大俗也大雅”之艺术精神;而后者又恰恰是前者之根本所系 。
当代科技的发展,无意间也为艺术品的作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 。单凭材质鉴定、印识辨别等方法已难以判真伪于必然 。然而件件般般都可作伪,唯独有一样却造不得假,这就是工艺师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其实是作者内在的综合素质在作品上的外现,集中体现于顾景舟大师所云“形、神、气、态”上 。这四字很有讲究,可作得一篇大文章 。我体会,要义在于:作者如能因内符外,写形见神,则作品便见生气贯注而各具情态 。《十讲》之所以不惜用一半以上篇幅谈文化、溯源流,辨体式、论工艺,举字号、明家数,正是希望启发读者,从构成作者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高屋建瓴地去品味作品,识高下,辨真伪 。这是艺术品赏鉴的“内家功夫”,虽为小书,却非大家莫办 。
本书的出版,上距因山谷先生绍介,本社有幸得获秀棠大师的学术性图册《中国紫砂》已经八年 。八年中,《中国紫砂》不胫而走,重刷六番,印数近二万三千,这在中型图册中也可算是一种不大不小的奇迹 。比对先后二书,不仅可悟《十讲》既是《中国紫砂》的由博返约,更以八年来的累积,对后者有所推进,有所发挥;而其讲座的形式,更宜于初学入门 。因此又可知,小书其实未必好作 。由于必须由博返约,亲切善入,故要求作者不仅有学,而且有识,更兼有才 。要之,由博返约的思辨断制能力,才学识兼备的丰厚素养,当然,还有一颗是“大家”却不以“大”自居而自外于“众人”的平常心,是真正的“大家小书”之三个必要条件 。也因此所谓“大家小书”恰似一件上乘的紫砂壶艺作品:涵光华于朴厚,寄风雅于平常 。我想《十讲》及其两位作者,庶几近之 。
赵昌平2006年6月
【紫砂入门十讲:所谓“大家小书”恰似一件上乘的紫砂壶艺作品】
推荐阅读
- 五 紫砂入门十讲:第八讲紫砂陶印记及款识与一般瓷器有所不同
- 三 紫砂入门十讲:第七讲简述明清紫砂壶名人名作
- 五 紫砂入门十讲:第三讲紫砂陶的起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
- 六 紫砂入门十讲:第八讲紫砂陶印记及款识与一般瓷器有所不同
- 一 紫砂入门十讲:第一讲紫砂壶的选购与使用
- 紫砂杯子怎么去味 紫砂杯子如何去味
- 新手入门 6步就能将眼影化到位
- 瑜伽入门姿势有哪些
- 二 紫砂入门十讲:第五讲如何打扮的紫砂装饰艺术?
- 茶具茶器知识:不是所有的茶都能用紫砂来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