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 。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 。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
2、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
【三伏的来历 三伏的由来】3、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是不固定的,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所以,三伏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 。
推荐阅读
- 彩色面条的做法
-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鱼腥草的副作用
- 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向量的数量积几何意义
- 日俄战争,实际上被群殴的沙俄
- 进击的巨人三笠的结局是什么
- 法布尔作者简介 法布尔的代表作有哪些
- 冬天喝粥减肥哪些好?
- 孕期头发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 历史上这4张诡异的照片,真伪难以辨别,有人却说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