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

文章插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该句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该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

文章插图
《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归园田居》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
4、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
6、野:一作“亩” 。际:间 。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
9、荫(yìn):荫蔽 。
10、罗:罗列 。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
《归园田居》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

文章插图
《归园田居》赏析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 。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
《归园田居》创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
《归园田居》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 。长于诗文辞赋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有《陶渊明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