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杯:解读康熙时期的中国茶具茶器

一个爱茶痴茶的人,去赴一场正式的茶会,或者去好友的茶馆蹭茶,或者参加三五好友的茶聚,又或者恰巧赶上一场不期而遇的茶的分享会,他一定会从自己随身带的小包里,取出专属于自己的品茗杯,而这只品茗杯即茶杯的造型不外乎是二十多种造型中的一种 。
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因素 。杯的名字一般是跟它们的形相关联,有的叫杯,有的叫盏,有的叫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 。
本刊在这一版面系列简介各种造型的随身品茗杯,本期介绍的是铃铛杯 。
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 。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
这种杯子因小巧、聚香,端握自在,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
铃铛杯因杯的造型形似于铃铛而得名,铃铛杯的造型是从明代中晚期时的外销高足深腹式杯演变而来,从晚明开始至清代,这种小巧秀气的杯型一直是较时尚的器物,它既可用作酒具又可饮茶,可谓一器多用 。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铃铛杯,造型优美典雅,是康熙官窑的杰作 。由于胎体雪白轻盈,整个杯子薄可透光,造型为撇口深弧,显得分外玲珑秀巧,釉水晶莹剔透,青花发色,具有康熙青花的特点,鲜明轻快,明媚如洗,画面展开宛如一幅名师大家的山水手卷,采用了传统水墨画的笔法,皴染细致入微,构图疏朗有致,远山、澄湖、渔舟、民舍、草亭、柳树均层次分明,细致入微 。
从窑烧的品质和底款笔法来看,这件精美异常的杯子应该是来自康熙官窑第一次烧造藏窑,与著名的康熙豇豆红八大码同属于康熙早期官窑精品之作 。
古书上曾评论康熙青花独步天下,画笔称绝,这是因为康熙瓷器上的绘画风格多运用了写意、写实等纯绘画笔法,富有浓郁的绢画、水墨画的意趣,与后来逐渐格式化的官窑瓷器相比,自然是充满了蓬勃的艺术创意,故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 。
这种造型的酒杯在明嘉靖时期就开始流行,因倒置形如铃铛,故得名 。至康熙,仍然受到朝廷的格外青睐,而且烧造的品质大为提高,传世发现有青花、五彩、单色釉等不同版本 。
康熙朝虽然废除了明代时的“匠籍”制度,但出于当时的实际需要而重新建立了官古户制度 。
简单地说,就是当御窑厂在无法满足产量需求时,由督陶官根据宫廷的要求而将陶瓷定单、纹样、造型等下放到最具实力、做工最好的窑户中烧造,其中生产所需的官银也由督陶官分发,官古户产品可署官铭 。
这种“官搭民烧”的形式犹如现代的国企、民企一样,只是官古户产品仅能用作赏赐或作国礼馈赠使用,这也是界定同为署官铭而实际使用对象不同的重要区别之一 。
雍正及乾隆时期,官古户作为御窑厂瓷的补充,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而雍正粉彩也因制作精细、细润如脂似玉和光洁无瑕疵而著称于世,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严谨的工艺流程,加上丰富的色彩变化是雍正粉彩瓷取得的最大的艺术成就 。
粉润柔和的特点及清丽的美感是人们热捧雍正粉彩瓷的主要症结所在 。雍正时官古户生产的粉彩花卉纹铃铛杯,形制小巧隽秀,胎薄釉厚 。
白色底子上用粉彩描绘出各式花卉纹,整个图案绘制细致,构图严谨,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所绘制的花卉层次分明,也是民窑粉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原题:《茶杯经典造型之九:造型优美典雅的铃铛杯》
【铃铛杯:解读康熙时期的中国茶具茶器】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