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茶的历史故事

 苏东坡在读过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夸”诗后,认为唐人饮茶有“河朔脂麻气” 。所谓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奔放”,但失茶之真香 。所以说,杂香料者,香气浓重而浊;而香气浓重,就宜于麻木之俗鼻 。冯时可在《茶录中》就明确指出:“香重者”,“非上品也” 。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明确指出:“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而朱权则在《茶谱》中说:因为陆羽过多地渲染和崇尚奇特古朴,所以将茶叶碾成细末,再以其膏脂做成茶饼 。而到了北宋仁宗时,还为这种茶饼设立了龙团、凤团、月团等繁多的名目,茶中还杂有各种香料,茶饼的表面则涂饰金银重彩;“不无夺其真味” 。这些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侵夺了茶的自然香味 。一直到大观宣和年间,才有漕臣郑可闻制银丝冰茶,始不用香,名为胜雪 。文震享在《长物志》中记载郑可闻始制银丝冰芽时,也称其“以茶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云云 。
由于加入了龙脑香料的团茶饮用后令人有头闷心烦的感觉,所以朝廷天子不甚喜欢,于是就有了制作新茶不加香料的命令,也有了顺天意而研制的新茶等等;而民间也逐渐改去了掺杂香料的习俗……这恐怕也是龙脑香料熏茶,虽到明清时遗风尚存,却难已发展、延续之重要原因 。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一文中说:“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云:‘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 。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 。
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 。’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 。陆羽有灵,必俯首服 。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
【团茶的历史故事】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