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天福老人相处二三事

【与张天福老人相处二三事】大凡一讲到张天福这个名字 , 茶人都会跷起大拇指赞之:“当代着名茶叶专家、高寿茶人”;业内人士还尊称其为“当代茶界泰斗” , 我想用什么赞赏语来评价这位健在的当代“大茶人”都不为过 。
由于张天福一生几度在武夷山从事茶业生产、研究 , 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 把武夷茶推向新的里程碑 , 因此作为武夷茶人之后 , 我早就知晓其大名 。只缘本人不是领导和茶界名流 , 所以也没机会去拜会、接近他 。上世纪80年代 , 我渐渐爱上了茶文化研究 。为了搞清武夷茶业大事 , 1987年 , 我通过他人了解到张老的旧居地址——福州道山路隆普营(房号已忘) 。是年7月初 , 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去拜访他 , 很快就找到其府(因为我在福州工作时 , 常走此路) 。那是一座很有年头的福州民居 , 虽够不上大雅之堂 , 也非平凡居舍 。
一进门只见一位长者正襟危坐 , 手捧书卷 , 不用说他就是一位有学养的专家 。当我这个后生说明来意后 , 这位“茶人”很是热情 , 把我看作来自第二故乡的“乡里”(福州方言邻居) , “请坐”、“看茶” , 非常平易近人 , 我大有受宠若惊之感 。
我简单说明了想了解“崇安茶场”的来意后 , 他很清晰地向我介绍了1938年省属福安茶业改良场搬迁崇安县的原由及1942年在崇安县兴办“福建示范茶厂”的盛况 , 还有后来由于隶属关系变更 , 茶场几番改名的粗线条 。由于怕记之不准而出错 , 我斗胆求他写个材料 , 想不到他竟欣然允诺 。不久(1987年7月12日)一份打印资料《我的回忆》及附信函寄到我手上 。收此大礼 , 我高兴不已 。尔后我写这方面文稿时总要与之核对一下 , 以防出漏 , 再后来我在编着武夷茶书《佳茗飘香》时 , 又将其《我的回忆》收入其中 , 以为佐证 , 果然 , 后来从中摘引者不乏其人 。
前些年我在构思《乌龙茶发源武夷山的考证及原由》时 , 又“冒昧”了一次 , 用电话征询老人的看法 。我“胆战心惊”地拨通电话后 , 想不到老人家却爽快、简练地予以答复 , 不久还应求挂号寄来“乌龙茶故乡武夷山”大幅翰墨 。我激动难捺 , 草就了《喜得张天福墨宝》小文刊于报端 , 既是表示感激之情 , 更是为武夷山得此掷地有声的评价而兴奋 。
2004年国庆 , 我和妻子同去福州 , 本想去拜访老人家 , 可是转告的人说:“老人家明日有安排” 。我心存不甘 , 便挂电话向他问候 , 同时也委婉地说明求见之意 。想不到老人家爽快地答应:“明日9时过来” 。翌日我们叫了友人小东 , 准时到达其府 。老人很高兴 , 用浓重的福州口音说:“你是武夷山的黄显(贤)庚 , 我看过你写的茶稳(文)章 。本来今天农业厅的人要过来 , 我叫他们改日来 , 你来福州我随时安排 。”交谈中他说:“武夷山过去写我的人很少 , 你的书中还收有我的文章”(即前所说的《我的回忆》) 。
老人很高兴从武夷山谈到安溪 , 从岩茶讲到铁观音 。我怕影响老人休息 , 几次告辞 。老人说“没关系 , 再坐坐” , 一直谈到临近中午 。我也求教到一些观点性问题 , “收获匪浅”并非套话 。临走时他还签名送我《张天福选集》一本 , 并挂电话叫邻近的省农业厅干部来为我们照相 。
2006年7月 , 武夷山举办“国宏杯岩茶斗茶赛” , 张老应请光临 , 老人冒暑察看多家茶厂 。此间他拨冗到我们家“瑞泉岩茶厂”察看 , 对厂里摆放的古老的木制揉茶机、篾编圆桶摇青机饶有兴趣 。这些竹木机械是仿当年老人家在“崇安示范茶场”创制的式样制作的 , 老人看了自然感慨良多 。他多次说起当年在岩上九家茶厂制茶的不眠之夜 , 他对所聘包头周接亮印象很好 。老人讲了一些茶叶生产关键性的问题 , 并与家人合影留念 。我们又聆听了一次教诲 。
2007年春节 , 我因事在福州 。很想去拜见老人家 , 但思虑再三 , 估计节间老人家定是高朋接踵 , 所以不敢前往 , 待到初五才挂去电话探询 。老人犹豫一会说 , 初六、初七已安排了 , 后即说下午有点时间 , 你可以来 。这次我与妻子熟门熟路 , 于下午准时到其家 。这次老人谈得最多是武夷山的大红袍 。并向我们说 , 前几天有省委主要领导的客人到他家品茶 , “我想了想 , 还是把武夷山几家茶厂送的大红袍给客人品饮 。都很好 , 就是有的厂焙火太急了 , 有点焦味” 。他语重心长地说 , 做好岩茶一定要注重传统技法 。他还给我们看了武夷山两家大的茶企业的“精品大红袍” , 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 也让我欢欣 。
不久省茶科所的陈荣冰所长来向张老汇报工作 , 请他代向省政府呼吁有关事项 。我们即起身告辞 , 以免耽误所长工作 , 谁知张老打手势叫我坐下 。所长简要地说了要说事就起身走了 , 我们又谈了一会 , 我抓紧请教了一些茶界存异观点的问题 , 老人家回答总是言简意赅 , 观点明朗 。
临行前 , 张老又将林长华先生编着的《茶界泰斗张天福画传》送给我一本 , 签名时将我写为“茶友” 。能与如此茶界高人为友 , 真是三生有幸 。我将努力牢记张老的教导 , 以其“俭清和静”为座右铭 , 好好做茶、做人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