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静】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 。“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写的是夜之静 。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
写的是心之静 。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牛蒡茶有副作用
- 静饮一盏茶,让岁月微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区别
- 什么茶叶是黄茶
- 中国最大的半岛是哪个 山东半岛简介
- 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
- 修身养性:中国茶道
- 怎么查律师的胜诉率
- 中国历史上宋朝有多少年 宋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 各体型的健身减肥计划 水桶型常做静态伸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