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学问,什么是茶气的升降出入?

入伏那天 , 我在药房做三伏贴 , 感觉很像玩香道时做的香丸 , 很有意思 。可惜香道 , 我玩一阶段就要生病 。中医老师说:“这个时代整体不太适合玩香 , 因为古人很收敛 , 玩香发散下平衡一下正好 。但现代人已经发散的太厉害了 , 心神都散在外面 , 再用香就容易耗气 。”怪不得我周围做香的朋友身体越来越差 , 去年我也沉迷玩香 , 一段时间后心脏就不舒服 , 心慌气短 , 表面上玩的是香 , 其实玩的是药 。?香道 , 不止是风雅这样简单 , 需要中医基础 , 我也是学了中医后 , 才知道用香要谨慎 , 否则牺牲的都是自己的气血 。确实 , 我们现在的身体和心神状态大不如古人 , 眼睛一闭 , 全是杂念 , 哪怕是睡觉后 , 大脑的后台都有无数个程序在运转 , 这些都会耗气伤神 。现在社会风气 , 会刺激人的欲望 , 本来就不容易收敛 , 所以人的气机长期处于发散状态 , 人和太阳不一样 , 太阳可以一直发散 , 但是人不可以,必须懂得收敛 。?养生最终就是养气和血 , 所以现代人要注意少接触耗散自己元神的东西 。今年我很少玩香 , 也很少喝发散的茶 , 多喝敛气的茶 。茶和人一样 , 有气的升降出入 。懂茶气机的人 , 可以巧妙利用茶的气机引导自己的气机 。《神农本草经》里写“味薄者主升 , 味厚者主降” , 气味也是有阴阳的 , 味道厚重的 , 属阴 , 会降 , 味道淡薄的 , 属阳 , 会升 。李时珍说:“酸、咸二味是没有升的作用的 , 甘、辛 , 没有降的作用 。寒无浮的作用 , 热无沉的作用 。”?茶的味道偏淡的就是生发之性 , 茶的味道浓厚的就是下降之性 。这是一般规律 , 但也有一种是先降后升 , 比如是乌梅 , 味道很厚 , 先进入人体 , 主降 , 但是后来味道淡了 , 又会升起来 , 这就是先降后升 。当人的气都耗散在外时 , 很适合喝一些味道厚重的茶收敛降一下 , 比如普洱熟茶 。当人过分收敛时 , 就要喝一些发散的茶 , 比如绿茶 , 福鼎白茶 , 借助茶的力量平衡内在会很省力 。一个开福鼎白茶馆的茶友问我:“我每天和客人讲很多话 , 一天下来嗓子冒烟 , 再喝白茶却觉得更加口干舌燥 , 这是为什么 , 原本可以生津止渴的白茶怎么这个时候喝就不行了?”?喝茶 , 和自己当下的能量状态有关 , 如果大早起床无力 , 气机升不起来 , 你可以喝点生发的茶提下气 , 比如老白茶 , 绿茶 , 但是如果说了一天话 , 喉咙都冒烟了 , 还喝白茶 , 就未必能帮到你 , 当然还和个体的虚实寒热有关 。因为他会让你已经不足的能量更加耗散 。福鼎白茶提气生发 , 但也主散 。当气已经耗散时 , 再喝容易更无力 , 我曾迷恋白茶 , 喝到后来 , 虽然也挺舒服 , 但却是一种无力的舒服 。学了中医后开始根据当下的能量喝茶 , 选茶就能更精准 。真的没有一招鲜的茶 , 喝茶也要根据个体辨证 。现在是盛夏 , 气浮在体表 , 易散不易收 。所以我最近在喝一些收敛沉降的茶 , 比如广东新会小青柑 , 泡得淡淡的 , 喝了就没有那么心浮气躁了 。?小青柑的标配一般是用宫廷普洱做里子 , 外面的青皮 , 酸酸甜甜的 , 可以健脾化湿祛痰 , 很适合湿气重的夏天 , 他的糖类物质也可以防止中暑 , 所以是我最近的新宠 。《本草经疏》:“青皮 , 性最酷烈 , 削坚破滞是其所长 , 然误服之 , 立损人正气 , 为害不浅 。凡欲施用 , 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 , 庶免遗患 , 必不可单行也 。”青皮导滞效果好 , 导滞容易耗气 , 所以吃完可以与补气物质同时进补 。所以气虚之人喝小青柑 , 需要适量 。?我喝茶 , 交了很多学费 , 特别是医药费 , 还好交了中医学费 , 才走向了正道 。陈皮这味药 , 能君能臣 , 自古以来在中药界很吃得开 , 江湖地位无可替代 。因为药性极好 , 入脾胃肺经 , 以前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 , 甚至还不费吹灰之力的治好达官贵人的乳腺顽疾 , 所以声名显赫 。?陈皮味淡主升 , 普洱熟茶味厚主降 , 所以一组合 , 就很平和 , 其他的搭配 , 比如陈皮白茶 , 陈皮是生发 , 白茶也是升发 , 两者 , 没有互补 , 甚至口感都不太能相容 。但是陈皮普洱、小青柑却是无敌鸳鸯配 。所以无论喝茶或者吃饭 , 甚至找搭档找对象 , 搭配的前提就是互补 , 以己之长 , 补己之短 , 如此就能阴阳平衡 , 不容易有偏性 。中医的世界观就是阴阳平衡 , 就像参麦饮这个传统强肾的方剂 , 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搭配 , 一个主升 , 一个主降 , 一个固护中土 , 所以就很和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也养育一方植物 。广东是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 广东人比较黑 , 看起来很干瘪 , 因为出汗多消耗大量津液 , 所以他们最爱煲汤 , 因此当地就会生长出能够很好收敛的陈皮 。那江南苏州 , 小姑娘都很水润 , 加上骨子里的古典气质 , 整个城市很温婉内敛 , 所以他们的茶就是发散的 , 比如碧螺春 , 清香发散 , 就可以平衡过分内敛的偏性 。老天都配好了 , 大自然自有平衡的法则 。?喝茶也需要平衡 , 所谓“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如果能够根据自己当下的气机 , 再根据茶的气机 , 巧妙平衡喝茶 , 是不是更接近道法自然?【喝茶有学问,什么是茶气的升降出入?】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