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本草书中的茶

      

唐代本草书中的茶

文章插图
      茶作为药物,早在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已经见诸记载 。在此后的将近800 年间,茶的保健治疗作用不断见诸记载 。本文前已提到,魏晋六朝之间,有几种专门的药书或食疗记载了茶 。其中包括华佗《食论》、壶居士《食忌》、陶弘景《本 草经集注》与《杂录》等书 。这些书中,肯定了茶能“益意思”,“令人不眠”,“饮之宜人”等作用 。但是茶一直没有在中国的主流本草中单独作为一味药物立 条 。陶弘景怀疑《神农本草经》的“苦菜”就是“今茗”,所以限制了他将茶作为药物单独立条 。唐显庆四年,由苏敬奉敕撰修《新修本草》(即《唐本草》)第一次正式在中国主流本草中将茶单独立条 。这一药条内容比较简单:茗、苦[木荼]茗,味甘、苦,微寒,无毒 。主瘘疮,利小便,去疚热渴,令人少睡 。春采之 。苦[木荼],主下气,消宿食 。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谨按:《尔雅‘释木》云:檟,苦[木荼] 。注:树小似栊予 。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木荼] 。生山南汉中山谷 。
其中明确了茶的性味、功用 。特别强调了 “作饮”,也就是用作饮料 。其功 用中,“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下气,消宿食”,也可以作为保健功能 。乍看起来,《唐本草》作者似乎对茶的总结过于简单,其实不然 。从苏敬等辨析 《神农本草经》“苦菜”是否就是茶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他们对茶的研究十分深入 。他们依据“《尔雅丨释草》云:荼,苦菜 。《释木》云:檟,苦茶 。”得出 结论是:“二物全别,不得为例 。”并考证《神农本草经》“苦菜”实际上是龙葵(前科植物〉 。
《唐本草》正式确立了茶在主流本草中的独立地位,对此后的医药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唐‘孟诜《食疗本草》(约成书于713?739年)记载:“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 。煮取汁,用煮粥良 。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曰 成者良 。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 。”唐’昝殷《食医心镜》也记载了茶作为饮食物的治疗作用 。其中《食疗本草》确定的茶叶能“利大肠,去热 解痰”、“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很明显都是从《唐本草》的记载中转引而来 。孟诜也提到茶要“当日成者良 。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的服用法,这大概是不喝过夜茶习俗的最早记载 。其它医药书中也有很多使用茶叶治疗疾病的记载,但那是将茶叶作为药物,因此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
【唐代本草书中的茶】比《唐本草》将茶单立条目更重要的事件是唐^陆羽《茶经》的问世,这是对8世纪以前茶文献及唐代茶法的空前大总结,开启了此后诸多茶书的先河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